杜诗直解
六卷。清沈寅、朱昆补辑。沈寅、朱昆,皆清乾隆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杜工部诗史集》曾“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五篇”,“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与岁时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图益诸。”《杜诗直解》谓之“补辑”,势必有“又得之诗”、“又得之解”。本书以诗体为次,裒二百首加以释解,先注字、词,次解诗意,义纯辞质,言简意赅,对研究杜甫生平、诗作均有参考价值。有乾隆四十年(1775年)风楼精刊巾箱本。
六卷。清沈寅、朱昆补辑。沈寅、朱昆,皆清乾隆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杜工部诗史集》曾“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五篇”,“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与岁时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图益诸。”《杜诗直解》谓之“补辑”,势必有“又得之诗”、“又得之解”。本书以诗体为次,裒二百首加以释解,先注字、词,次解诗意,义纯辞质,言简意赅,对研究杜甫生平、诗作均有参考价值。有乾隆四十年(1775年)风楼精刊巾箱本。
一卷。晋王羲之书,沂水王氏刻。王氏生平、籍贯已不可考。王羲之的书法遗迹自从宋淳化(990-994)始有总集之三卷刻本。但由于收录者暗于鉴别,故淳化帖真伪混杂、缺乏分辨,后经米芾等的考证、勘验,伪书被屏
三卷。清吴大廷著。吴大廷字桐云,沅陵人。咸丰举人,官至台湾兵备道。此书以程朱易说为宗,虽对周易进行了章解句读,但只依卦义入义,记其大旨,借以观玩人生事理之凶吉。正如作者所说,著此书的目的是推寻卦画,阐
一卷。清高宗(1736-1795在位)御制。高宗为其帝号,年号是乾隆,姓爱新觉罗,字弘历。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即一经五体佛书。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清人避玄字讳,故《玄学正宗》又作《元学正宗》。据《道藏》本《易外别传》一书后俞琰之子仲温跋文所述,《易外别传》原附《周易集说》之后,因刊《阴符经解》,将《周易集说》
十二卷。清吴任臣(生卒年不详)撰。任臣初名征鸿,字志伊,一字尔器,号托园,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博学多闻,通经史,精小学,著作尚有《十国春秋》、《山
十二卷。清钱兆鹏(生卒年不详,)撰。钱兆鹏,清末人,籍江苏南通。履事不详。据《述古堂文集》叙称,钱兆鹏文崇昌黎,著述甚富,曾编纂《周史》,八百年事迹原原本本巨细毕举。《述古堂文集》十二卷:卷一为序,有
二卷。明葛征奇(?-1645)编。葛征奇字无奇,号介龛,浙江海宁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有《芜园诗集》。初,嘉靖四十四年(1565),陈暹合刻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人之诗
一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是书系稿本,不曾付梓,系王筠研治《说文》的札记,其内容与《说文释例》大体相同,惟说解时有歧异。按《释例》凡二十卷,五十二目,此编较《释例》缺六书总说、象形
十四卷。明许重熙编次。重熙少年为诸生,不肯诡遇求闻。晚游太学,著书自娱。有《嘉靖以来注略》等。该书又名《五陵注略》。记嘉靖以来五朝大事,意在与明初洪武时期对比,使人以鉴得失。自正德十六年(1521)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