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六十四卷。明张介宾(详见《类经》)撰。张氏在总结前人医疗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天启四年(1624),汇成此书。这是一部规模宏伟,内容全面的综合性医学丛书。书中对内、外、妇、儿以及中医理论等方面进行较全面论述。全书共六十四卷,前六卷为总论性质,卷一至卷三为《传忠录》,包括论文三十四篇,主要讨论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诊疗原则,如明理、阴阳、六变、十问、论治、君火相炎、先天后天等;卷四至卷六为《脉神章》,主要介绍《内经》以下诸家有关脉诊的论述;卷七、卷八为《伤寒典》,上卷为总论六经证治,两感、表里、汗吐下等,下卷分论温病、暑病、发斑、发黄、结胸、战汗等,卷九至卷三十七为《杂证谟》,包括杂证七十一门,为本书的主要部分。每病之下,首列经义,评录《内经》、《难经》有关本病的记载,次为论证,论述本病的虚实寒热及取脏腑,再次为论治,根据证的不同,介绍各种治法,最后列取各方及针灸穴位。比较重要的疾病还有述古一项,介绍各代各家对本病的看法并加评述。有些疾病,后面还附有实际医案;卷三十八至卷三十九为《妇人规》,分总论、经脉、胎孕、玄省等十门;卷四十、卷四十一为《小儿则》,共三十七篇,前十篇为总论,以下分论各证;卷四十二至卷四十五为《痘疹诠》,包括麻诊一卷,痘疹三卷;卷四十六、卷四十七为《外科钤》,包括总论三十四篇,各证五十六篇;卷四十八、卷四十九为《本草正》,收载药物三百余种,以人参、附子、熟地、大黄为药中四难,更推人参、地黄为良相,大黄、附子为大将;卷五十至卷六十为《新八阵》、《古方八阵》,新录新方一百八十六首,古方五千五百一十六首。新方大都来自作者的自创。所谓八阵,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又称八略,实际就是对方剂的分类;卷六十至卷六十四为分别载妇人、小儿、痘疹、外科四种的方剂共九百二十二首。以上共收方二千六百二十四首。张氏认为金元以来刘河间倡火热论,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以来,后人不善取其精华,拘执其说,滥用寒凉攻伐,贻害非浅。故对刘河间的“火热”之说表示反对,指出刘氏“不辨虚实,不察盛衰,悉以实火言病”,对朱丹溪之说提出:人之“所以生精血者,先由此阳气,精血之不足,又安能阳气之有余”,指斥丹溪之说是“大伐生机之谬谈”。倡导人之生气,以阳为主,治以温补,立论和治法自成一家,成为温补派中间人物。在“新方八阵”中,张氏制定有左、右归丸于“补阵”中。以左归壮水,右归益火,各方均以熟地为主,取其具有大补血衰、阴中有阳的药物功能,由于其喜用熟地,故人称其为“张熟地”。《四库全书总目》评曰:“专以温补为宗,颇足以纠卤莽灭裂之弊,于医术不为无功,至于沿其说者,不察证候标本,不究气血之盛衰,概补概温,谓之王道。不知误施参、桂,亦足戕人,则矫枉过直,其失与寒凉攻伐等矣。”“阴阳不可偏重,攻补不可偏废,庶乎不至除一弊而生一弊也。”有明刊本、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刊本、《四库全书》本、道光元年(1821)扫叶山房刊本。

猜你喜欢

  • 大瓢偶笔

    八卷。清杨宾撰、杨霈编。杨宾(1650-1740),字可帅,号耕夫,别号大瓢,又号小铁,浙江山阴人,后就婚吴门遂籍苏州。善属文,精“汉书”、“杜诗”,少能书,工八法,塞外人称杨夫子。当时名重公卿如张英

  • 搬姜录

    二十四卷。清孙运锦著。孙运锦,生卒年不详。字绣田,号心仿,又号铁围山樵,江苏铜山(今属江苏)人。道光乙酉拔贡,博学工诗,另著有《诧南集》等。《搬姜录》分砚、墨、纸、笔、法帖、书法、画、印、古器共九类。

  • 浙江海运漕粮全案重编

    二十卷。清黄宗汉等撰。黄宗汉(?-1864),福建晋江人。道光进士。官至甘肃布政使、云南浙江巡抚、四川总督。是书共分三编:原编八卷、续编四卷,为黄宗汉辑撰。新编八卷,为马新贻撰。马新贻,山东荷泽县人。

  • 归安姚布政传略

    一卷。清姚文田(1758-1827)辑。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嘉庆初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邃雅文集》等。此书为清姚延著传记资料汇编。延著字象宪,归安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官至

  • 河防要诀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河防要诀》旧钞本,共二卷。首载约言一篇。次论筑堤之法、下埽之工。次考修防器具及应用物品。后则记堵塞河流之法、挑掘镶填事宜。卷末附录测量算法及造水平图样等式。此皆为治防之要务,故一

  • 孔易

    七卷。清孙承泽撰。承泽字耳北,号退谷,北平(今北京)人。明代崇祯年间进士,曾官至吏部左侍郎。其著作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孔易》等。此书认为学易者求解于三圣,不如向孔子求解。孔子于易无一字不

  • 春秋义

    三十卷。明顾懋樊(详见《桂林点易丹》)撰。该书朱彝尊《经义考》有著录,注云“未见”。阐释《春秋》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参考《左传》、《公羊传》及《穀梁传》三家说,并偶尔采录其他诸儒的观点。该书原为应

  • 广东夷务通商事宜

    不分卷。清伊里布(1772-1843)撰。伊里布,字莘农,爱新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清鸦片战争中投降派。嘉庆进士。历任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后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是书为伊里布等任职边务的官

  • 后四声猿散套

    不分卷。清桂馥(1736-1805)撰。桂馥,字冬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选云南和平县知县。精通小学,以毕生精力研治《说文》,曾取《说文》与诸经之义相互疏证,著成《说文义

  • 砚史

    一卷。宋米芾(详见《画史》)撰。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备列晋砚、唐砚、宋砚形制之不同。中记诸砚,从玉砚至蔡州白砚共二十六种,特别对端砚、歙砚,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