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补注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赵汸尊其师黄泽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注则宗杜预。《左传》有所不及者,以《公》、《穀》二传通之;杜所不及者,以陈傅良《左传章旨》通之。此书即是采陈傅良之说以补杜氏《集解》之未及。赵氏认为,杜预偏于《左传》,陈傅良则偏于《穀梁》,如果用陈氏之长以补杜氏之短,用《公》、《穀》之是以救《左传》之非,则双方皆可得笔削义例。触类旁通,传注得失、辨释悉当。不但有补于杜注,有功于《左传》,即孔子不言之旨,亦灼然可见。其《自序》云:“《左氏》于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赴告之情,策书之体亦一二有见焉,则其事与文庶乎有考矣。其失在不知以笔削见义。《公羊》、《穀梁》以书不书发人,不可谓无所受者,然不知其文则史也。夫得其事究其文而义有不通者有之,未有不得其事不究其文而能通其义者。故三传得失虽殊,而学《春秋》者必自《左传》始。”赵汸因其师黄泽《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若基本原脉络,则尽在《左传》”之教,乃取《左传注》诸书读之,“数年然后知鲁史旧章犹赖《左氏》存其梗概。……又十余年,又知三传而后,说《春秋》惟杜元凯、陈君举为有据依。”此书与其《集传》,在宋元皆为用力较勤之作。现存元至正二十年刻、明弘治六年重修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玉玲珑阁丛刻本。

十二卷。清沈钦韩(1775-1831)撰。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丁卯(1807)举人,安徽宁国县训导。淹通经史,尤长于训诂考证,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左传地名补注》、《韩集补注》、《王荆公诗集李璧注勘误补正》、《王荆公文集注》、《苏诗查注补正》、《范石湖诗集注》、《幼学堂文稿》、《读金石萃编条记》等。《春秋左氏传补注》主要在于订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中的舛失。自序称此书发明《左传》婉约之旨,胪陈典章之要,象纬堪舆之细碎,也附见于其中,注疏之谬,各见于卷内。此书以考证见长,对治《左传》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功顺堂丛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人境庐诗草

    十一卷。《卷末》一卷。清黄遵宪(1848-1905)撰。遵宪字公度,另号人境庐主人,东海公等。嘉应(今广东梅州)人。其父黄鸿藻为咸丰六年(1856)举人,官累户部主事,广西思恩知府。黄遵宪同治六年(1

  • 明珠玉

    八卷。明王谔编。王谔字秉忠,江苏江阴人。生卒不详。是书成于成化十年(1474)。选明一代之诗,自刘基以下凡数百家,而所录只七言律诗一体。盖用《唐诗鼓吹》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 兴安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宾阳等纂修。李宾阳,广西临桂人,同治五年(1866)任兴安知县。此志除李宾阳亲自纂修外,参加纂著的有赵松友、陈寿田等人。《兴安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印。此志体例遵照省宪所颁格

  • 云谷杂记

    四卷。南宋张淏(生卒年不详)撰。张淏字清源,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后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官至奉议郎。博学多闻,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等书,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唯

  • 周官集注

    十二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散文学家,古文“桐城派”代表之一。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受《南山集》案牵连入狱,雍正元年(172

  • 俨山外集

    三十四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集为陆深札记之文的总汇,由其子陆楫汇编而成。其中凡《传疑录》二卷、《河汾燕间录》二卷、《春风堂随笔》一卷、《知命录》一卷、《金台纪闻》二卷、《原丰堂漫书》一

  • 墨香簃丛编

    六种,六卷。清杨嘉编。杨嘉,生平事迹不详。所收著作共六种:清孙诒让《籀庼诗词》一卷,杨嘉辑《二黄先生诗葺》一卷、杨嘉撰《辅行记校注》一卷、《瑞安黄氏绥阁旧本书目初编》一卷、《曝书随笔》一卷、《楼遗稿》

  • 碧山乐府

    五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7)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九思酷好音律,曾倾资购乐工,学琵琶,得其神解。与李梦阳、何景明等齐名,后人

  • 张温和公年谱

    一卷。清张茂辰等编。茂辰,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为谱主之子。谱主张祥河(1785-1862),字诗舫,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户部郎中、山东督粮

  • 邗江三百吟

    十卷。清林兰痴撰。林兰痴,甘泉人。阮文达之舅氏,广陵耆宿,曾协同程雪坪校仇《四库全书》,学识赅博,《邗江三百吟》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全书共十卷,分为:卷一播扬事迹,卷二大小义举,卷三俗尚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