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咫闻钞
十二卷。清凌扬藻撰。扬藻字誉、钊,自号药洲花农,又号蠡勺,番禺(今属广东省)人。该书是作者研读《春秋》的心得,条录而成,对前人的观点加以辑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抵综合三传,折衷众说。该书有清同治年间刊本。
十二卷。清凌扬藻撰。扬藻字誉、钊,自号药洲花农,又号蠡勺,番禺(今属广东省)人。该书是作者研读《春秋》的心得,条录而成,对前人的观点加以辑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抵综合三传,折衷众说。该书有清同治年间刊本。
一卷。清于鬯(1854-1910)撰。于鬯字醴尊,号香草,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有《说文取墨》、《香草校书》等二十三种。是书只《梁惠王》、《公孙丑》两篇。所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谓象人两字合为
第一集十四种四十二卷,第三集十二种五十三卷。清章寿康编。章寿康字硕卿,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初年是张之洞的谋臣。喜欢研究古籍和金石学,年轻时,跟随父亲到四川,就开始以刻书为事。后来,章
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于酬答之文,参错附录,及误载前代册诰,与诸编略同,而体例尤为琐碎。如:
十二卷。二程门人所记,朱熹编辑。成书于乾道九年(1178)六月。是书属于其门人搜辑的余篇及语录;又取诸人集录,参伍相除,得此十二篇,以为外书。凡采朱光庭、陈渊、李参、冯忠恕、罗从彦、王蘋、时紫芝七家所
二十卷。清裘曰修(1698-1776)撰。裘曰修,字叔度,又字漫士,号渃皋,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礼、刑、工三部尚书。政绩颇卓。是集有文集六卷,诗集十二卷,奏议一卷,补遗一卷。文集中
九卷。清张伯行(1651--1725)编。伯行字孝先,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著有《道统录》、《濂洛风雅》。此集为宋至明代诗歌总集,共九卷,乃其官福建
十六卷。清陈学富、庆钟修,李廷一纂。庆钟字持盦,满洲人,出身进士,光绪三年(1877)任高平知县。后调署阳高,六年复任。《续高平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此志系续同治六年知县龙汝霖志而作。可称之
六卷。旧题齐晏婴撰,实即后人所作。内容与八卷本《晏子春秋》同,只是将外篇二卷所载事与内篇六卷相同者,悉移至内篇各条之下,遂成六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恐久而迷其原第,因附存其目,以著其失焉。”有内府
四卷。明陈第(详见《伏羲图赞》)撰。此书前有自序一篇,其序称“少受《尚书》,读经不读传注,口诵心维,得其意于深思者颇多,后乃参取古今注疏,而以素得于深思者附著之。”第博学聪悟,治《尚书》径自经文入手,
一名《友论》,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游南昌,与建安王论友道,因著此书以献。书首有陈继儒作的小序,序中说:“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者,庄事者也。人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