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注
三卷。元董中行撰,抄本。中行字若水,生平事迹不详。北京图书馆藏有其著《易经注》抄本,凡三卷。此书不沿袭前人成说,多所独创。由乾卦至离卦称上经,为一卷;由咸卦至未济曰下经,为一卷;以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为一卷。其上经体例一如朱子《周易本义》,其说亦属程朱之宗派。
三卷。元董中行撰,抄本。中行字若水,生平事迹不详。北京图书馆藏有其著《易经注》抄本,凡三卷。此书不沿袭前人成说,多所独创。由乾卦至离卦称上经,为一卷;由咸卦至未济曰下经,为一卷;以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为一卷。其上经体例一如朱子《周易本义》,其说亦属程朱之宗派。
见《杨园张先生全集》。
十四卷。明郝敬撰。郝敬事详《周易正解》条。此书前有《孟子遗事》及《读孟子三十一条》,认为孟子生活在安王时期非定王时期,此说较为可信。但断定孟子生于安王初年,卒于赧王元年,则未免武断。今有万历四十三年(
四十八卷。明屠隆(详见《考盘余事》条)撰。此书是屠隆晚年所著,其言放诞而驳杂,且将杂文、案牍一同编入其中,从而使体例饾饤互见,甚为芜杂。内容大旨耽于二氏之学,引而加于儒者之上。谓周公、孔子大而化之之谓
一百四十二卷。明陆楫(生卒年不详)编。陆楫,字思豫,明上海(今地名同)人,赠礼部侍郎。陆深之子也,其它生平事迹及著述不详。此书约刊成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言中称:“凡古今野史外记,丛
一卷。清高熙哲修纂。高熙哲曾以御史,出守过宁夏、宣化、大名等处,官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饬令各州、县,纂修简明乡土志,以作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故高熙哲纂此志之法是,取邑志,补以新事
一卷。清孔贞瑄(生卒年不详)撰。孔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曲阜(今山东曲阜)人,顺治庚子(1660)年举人,官至大姚县知县。是书本是孔贞瑄为济南教授时所作,以洞箫的七调推求三分损一上生下生的道理
一卷。清杨庆(详见《古韵叶音》)撰。此书共分十九个门类,皆采拾论述前人如何崇奉封建礼教、佛家戒律清规,将自己的言论行动,分成善恶两类,逐日登记,借以考验功过,祈求上天护佑。认为世间确有神灵,只要虔诚地
一卷。明邓渼撰。邓渼字远游,自号箫曲山人,建昌(今江西黎川)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因忤魏忠贤,谪戍贵州。崇祯初,放还卒。著有《大旭山房集》。是集皆散体
四卷。明郑普(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郑普,字汝德,号海亭,福建南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云南府知府。是集有文三卷,皆应酬之作。诗一卷,仅二十余首,据王慎中所作墓志称,郑普精于经学。
一卷。明末清初董汉策(生卒年不详)撰。董汉策字帷儒,号芝筠,又号苏庵,康熙间举贤良方正,官道员。著有《褓文杂著》、《补计然子》、《揽胜文集》、《帚园集》等。此书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杂取《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