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汉学考

易汉学考

二卷。清吴翊寅撰。吴翊寅,阳湖人。生平深于易学。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易彖传大义述》二卷、《易爻例》一卷、《易汉学师承表》一卷。清代惠栋曾撰《易汉学》八卷,考辨孟喜、虞翻、京房、郑玄、荀爽五家易说,为时人宗仰,此书即仿《易汉学》体例,将西汉易学分为四派:即周、服等代表的训故举大义派;孟、京代表的阴阳灾变派;施、孟、梁、丘、京代表的章句师说派;费、高为代表的彖象释经派,并叙述了各派在东汉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其次又考孟氏、京氏、郑氏、荀氏、虞氏五家易学,对惠栋之说进行匡正。后附《易纬考》一卷,计二篇。辨别两汉易学流别、义训得失者一卷,计七篇,即“重卦考”“三易考”、“名义考”、“消息考”、“之变考”、“元享利贞考”、“七八九六考”。有广雅书局本。

猜你喜欢

  • 空明子集

    二十八卷。清张荣(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张荣,字景桓。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是集有诗集十八卷,文集八卷,杂录一卷,词一卷。自序一生得古文杂作六百余首,诗三万余首,词一千五百余首,歌谣三百余首。

  • 修竹编

    一卷。明葛一龙(1566-1640?)撰。一龙,字震甫,江苏吴县人。官云南布政司理间,于崇祯庚辰(1640年)卒于家。一龙以诗闻名吴中,曾著有《尺木斋诗选》、《新诗索解》、《滇茶百韵》、《鹧鸪集》诸书

  • 禹贡易解

    不分卷。清郑大邦撰。郑大邦字水仙,江西玉山人,清中叶以后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郑大邦教授乡里时所著,为使学童容易理解,对于山水地名,均一概简略地注曰:“今某省某府”。但本书作于嘉庆二十二年,重校于道光

  • 苍耳斋诗集

    十七卷。明方问孝(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方问孝,字胥成,安徽歙县人。生卒及仕履均未详,歙县志亦无其名姓。著有《苍耳斋诗集》。是集为方问孝诗集,共十七卷。据集中有《与汪道昆诗》,知其当是隆庆万历年间

  • 虎口余生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边大绶撰。边大绶,字长白,河北任邱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时曾任米脂县令。在任时曾掘李自成祖李海、父李守忠墓。崇祯末年,在山西泽州被李自成军俘获,一路西行,后乘间潜逃,匿至任邱乡里。降清

  • 说文双声

    二卷。清刘熙载(1813-1881)撰。熙载字伯简,一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左中允。治经无汉宋门户,著有《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等。刘

  • 小畜集

    三十卷。宋王禹偁(954-1001)撰。王禹偁,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官至右拾遗。以刚直敢言著称,曾上疏请减百官奉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后屡以事贬

  • 午窗随笔

    四卷。清代郭梦星(生卒年不详)撰。郭梦星著有《尚书小札》等著作。此书属于札记,记载考证内容较杂,阐述经义、考据论证史事及清代的一些掌故、杂事,也有一些诗文之类考证。书中不分门类,评说经义之处多不符正统

  • 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

    四卷。清杨保彝撰。杨保彝(约1855-1925),山东聊城人,出身仕宦书香门第,先辈皆藏书名家。此目又称《海源阁书目》、《宋存书室藏宋元秘本目录》。收宋元明善本及精抄珍籍四百五十五部,其中宋本一百零八

  • 夷夏论

    一卷。南齐顾欢(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顾欢所撰《夷夏论》,始见于《南齐书》顾欢本传,《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而《唐志》不载,说明亡佚已久。据《南齐书》顾欢本传称:“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