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八十卷。清谷应泰撰。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浙江提学佥事。他自幼勤奋好学,过目成诵,成年后博闻强记,擅长于史学。他对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体例、写法十分推崇,认为事实包举而精详,叙述简练而隐括,使读者览后对理乱之大趋、政治之得失一目了然。谷应泰利用自己提调学政的有利条件,广泛搜集明朝的邸报,博采众家著述之长,并邀请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学问家作为自己的助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至顺治十五年(1658年)终于完成了八十卷本的《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的撰述。全书的断限是: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思宗被迫自缢煤山(今景山)止,包举了有明一代的历史事实。本书史料丰富,叙事简明扼要,首尾一贯,每卷后都有“谷应泰曰”的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清一统天下之始、各种制度亟待确立之时,的确表明了作者欲从明朝的兴衰治乱中,为清朝统治阶级寻找经验教训,以确立治国大政方针的目的。例如,该书卷十五《削夺诸藩》,谷应泰指出:明初,太祖将其子孙分封各地为王,名为屏藩京师,实则“国祸之本也”;建文帝时削藩,使燕王朱棣“靖难”起兵,实则“削亦反,不削亦反”,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时也说“撤亦反,不撤亦反”。这说明《明史纪事本末》给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政治决策以启迪。当然,书中也有很多缺点,诸如“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史上的壮举、清朝先世与明廷的关系等重要史实缺略不载,另外,叙事与论断的比例也有搭配不当之处。但该书因修成于官书《明史》之前,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均是一部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史书。《明史记事本末》撰成后,有“筑益堂本”行世。乾隆年间,清廷纂修《四库全书》时将其收入其中。谷应泰还能诗善文,著有《筑益堂集》、《筑益堂诗集》和《博物要览》等书。

猜你喜欢

  • 论学篇

    一卷。明孙丕扬(见《格物图》)撰。他著《格物图》后,复撰此书为讲学用。共分为三篇,一曰《格物工夫》,二曰《良知明辨》,三曰《心学始终》。大旨皆申明《格物图》中之意。

  • 汪彦石所著书二种

    二卷。清汪献玗撰辑。汪献玗,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字彦石,长州(今苏州)人。致力于经学,曾师事于陈奂。《夏书·禹贡》为我国最早较为完整、系统的古代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著作。不过向以真伪相杂,难以判定。唐之

  • 刑部奏定新章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江都李钟豫序。是书卷一自道光十八年(1838)山东司无罪之人听从拒捕、照罪人为从拒捕减等一案,至同冶十一年(1872)奉天司:东三省窝留马贼章程等,卷二起自光绪元年(1875)

  • 八白易传

    十六卷。明叶山(生卒年不详)撰。山字八白,籍贯不详。朱彝尊《经义考》引张云章之言曰:八白本末无所考见,详其自序,当是一老诸生。是书屡易其稿,自序凡四。据其自序所言,此书始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终

  • 文苑春秋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后渠,一字仲凫,亦字子钟。乐安(今属江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崔铣著述颇富,有《读易余言》、《恒词》等十余种,并行於世。此书所录,起汉高帝入关

  • 文选理学权舆补

    一卷。清孙志祖(1737-1801)编撰。孙志祖编撰此书目的是“欲广汪师韩之书,以示世之为选学者”(《自序》)。其体例:首列篇名,次列出选文之内容、章句等有疑义及衍误、讹脱之处,参核前人的评论,间有按

  • 宋景濂未刻集

    二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集重刻于嘉靖中,行世甚久。此本乃清顺治十二年(1655)宋濂裔孙实颖得文征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以补其遗。并以韩叔

  • 寿域词

    一卷。宋杜安世撰。安世字寿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平不详,约于宋仁宗时在世。是集收词八十六首,各调皆不载原题,无可参考。安世善写抒情小词,其风格大抵有两类,一类倩丽明快,如《生查子》云:“关山魂梦

  • 灸砚集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编。生平事迹见《刻烛集》条。此集为曹仁虎与其同年友在京邸为消寒会,相与酬和之作。其会旬日而一举,会必有诗,或拈韵,或分题。始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迄乾隆三十八

  • 松陵陆氏丛著

    十四种,二十五卷。民国陆明桓辑。陆明桓字简敬,江苏青浦人。陆明桓之先人多有知名人士,而经清末战火,其著作丧失甚多;于是,陆明桓搜集清道光、咸丰以来,其先世伯叔群从著述,编成该族姓类丛书。收书有清陆日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