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语

新语

二卷。亦称《陆子》。汉陆贾(约前240-前170)撰。陆贾楚人,秦汉之际著名的舌辩之士,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授太中大夫。在吕后掌权期间,被免家居,孝文帝刘恒当权又重任太中大夫。西汉初两次出使南越,都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尉佗臣服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一再建议刘邦要文治,“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在诸吕擅权阴谋作乱之际,力劝丞相陈平靠近太尉周勃,加强将相之间的团结,以免分裂;又在公卿大臣间,游说,故在平定诸吕作乱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汉书·艺文志》著录:“《陆贾》二十三篇。”梁阮孝绪《七录》谓《新语》二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新语》二卷,陆贾撰。”今存有《新语》二卷本或一卷本,均为十二篇。是书篇目为:一《道基》,二《术事》,三《辅政》,四《无为》,五《辨惑》,六《慎微》,七《资质》,八《至德》,九《怀虑》,十《本行》,十一《明诫》,十二《思务》。书中多阐述《春秋》、《论语》之文。主张崇王道,黜霸术,识贤任贤,以德教化,修养生息。反对秦始皇的侈骄。提出了“广思而博听”,“进退循法,动作合度,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的卓见。对《新语》真伪的看法,从宋以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认为《新语》是伪书。最初是宋代黄震在《黄氏日抄》中提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一,其文烦细,不类陆贾豪杰士所言,当时无《五经》的称呼,无对偶文;二,《汉书·司马迁传》云,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唯《新语》之文不见于《史记》;三,《穀梁传》至汉武帝时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穀梁传”文,与时不符;四,《本行》篇曰:“表定六艺”非贾所为;五,《新语》本儒家书,而今本多道家说等。与之相反的意见则认为《新语》是真书。清唐晏《重补陆贾新语跋》云:“陆氏著此书,去秦焚书才六年耳,其所读者,未焚之《穀梁传》也。至汉武帝时则为再出矣,故所引者今本无之也。”罗根泽亦认为《新语》是陆贾的著作,根本不是伪书。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司马迁曰:‘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陆生乃祖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书》。”《汉书·艺文志》儒家著录为《陆贾》二十三篇,不写成《新语》是把《新语》和其他著作放一起的缘故。”《新语》中有道家之言是很自然的,反映汉初黄老之术的实际情况,符合时代特点。这些都不能作伪书的根据。因此《新语》为真,是研究陆贾思想的可靠史料。《新语》有各种版本:明弘治间李廷梧刻本,明范氏天一阁刻本,万历中胡维新辑刻《西京遗编》本,皆二卷本。民国八年(1919)上海扫叶山房石印《百子全书》本,《汉魏丛书》本,《诸子集成》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诸子评议补录》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崔氏注

    一卷。辑佚书,崔觐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隋书·经籍志》载,崔觐注《周易》十三卷,但其生平事迹未详,尚秉和推测其大致为齐梁间人。马国翰疑为即《北史·儒林传》中之崔瑾。今存玉函山房本

  • 残本成仁遗稿

    五卷。明舒芬(生卒年不详)编。舒芬,字国裳。进贤(今江西)人。正德进士第一。授修撰。著有《易问笺》、《周礼定本》等。是编凡五卷。据编前正德年间舒芬序,称“行箧中有文山(文天祥)《指南集》二册,《集杜句

  • 圣学逢源录

    十八卷。清金维嘉(生卒年不详)撰。维嘉号潜川,休宁(今属安徽省)人。《圣学逢源录》系其讲学之语。“逢源”即探寻起源,全书分十八类,每卷为一类,卷首拟立六字标题,并分别标注深造篇第几字。是书全为维嘉讲学

  • 连云簃丛书

    十二种,一百一十二卷。清杨尚文编。杨尚文字墨林,山西灵石人。好读书,喜刊古人著述。此丛书收声韵、金石、历史、地志等方面的著作,共十二种,多为要籍。如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为治西北地理的重要著

  • 金华文略

    二十卷。清王崇炳(详见《金华征献略》)编。此集所收均为金华一郡之文。上自汉尚书杨乔,下迄于清朝徐腾,共收一百十七家,而王崇炳之文亦录其内。据集前《凡例》称,所取《金华文征略》十之有五,《金华文统》十之

  • 订伪杂录

    十卷。清胡鸣玉(生卒年不详)撰。胡鸣玉字廷佩,号吟鸥,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岁贡生,乾隆荐举博学鸿词。《订伪杂录》一书皆为考订音韵文字之文,大都采集诸家之说,参以己意。如“神女赋”一条,考订玉字王

  • 实嬾斋诗集

    四卷。清张时泰(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时泰字平山,号六可,自称实嬾先生。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桐城县知县。时余工诗。本集前有时泰自作小传。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 泾野子内篇

    二十七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今属陕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第一名。授翰林编修。因忤宦官刘瑾,以病告归,瑾败,起为原官。嘉靖三年(1524),以议礼得罪

  • 国朝练音集

    十二卷。清王辅铭编。王辅铭字诩思,嘉定(今属上海市)人。辑有《国朝练音集》、《练音集补》。王辅铭先辑补翟校《练音集》(翟校,明人,他有感于嘉定之诗篇多有散佚,故编成《练音集》),又采清朝诗人之作,编为

  • 光绪应城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陈豪、罗湘修、王承禧纂。陈豪,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优贡,官应城知县。罗湘,四川华阳人,拔贡,继陈豪知县事。王承禧,本县人,举人,官内阁中书。雍正四年(1726)县令李可寀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