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拟学小记

拟学小记

六卷,续录一卷。明尤时熙(1503-1580)撰。尤时熙字季美,号西川,洛阳(今属河南)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历任元氏、章丘学谕,国子学正,户部主事。后乞终母养归,居家三十余年,以修己淑人为事。他因读王守仁《传习录》,始信圣人可以学而至,然学无师,终不能有成,于是师事刘魁,又从朱得之,周怡考究王守仁之学。学有所得录为笔记,由李根编辑成为此书。尤时熙在自《序》中称,名为“拟学”,是拟如此为学。书中称刘魁为晴川师,称王守仁为老师。全书分为六目:一《经拟》、二《余言》、三《格物通解》、四《质疑》、五《杂著》、六《纪闻》,未有附录数则。此书以“心”为宗。他训释“格物致知”,将“格”训为“则”,将“物”训成“好恶”。认为心自有天则,学问由心,心只有好恶,所以学者要在好恶上用功夫。但心易流于意见,为其所蔽,使人情不通,所以天则须“通”乃可验。他批评陈献章的“静中端倪”之说,认为良知无始终,无内外,“安得更有上面一层”?此为异学。书中强调,天地万物皆为“道”之发现,此道不论人或物,各各有分。道无方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道理只是一个,诸子论学,谓其求静则可,谓其别有一种道理则不可。圣人之学,较之诸子,只是精一,亦非别有一道。道理无有起处,于发动处方可见,学者当于发动用功。又认为道理在平易处,只在日用常行间,百姓只日用而不知罢了。所以应在日用常行间检点。他在书里把中庸之“中”,训为中外之“中”,以与心学相比附;又谓《中庸》论道理多分为两截,具两景,不如《孟子》直截;又谓子夏、子游之言,皆主务本,有支离之病;又谓危行言逊及文质彬彬,皆非圣人之方。他在书中称,《春秋》所书之事,皆为当时人所共知。但传说不同,隐微之处为奸雄所改。孔夫子直笔奸雄的真迹实情,使天下知其是非所在,使奸雄之计不能行。所以乱臣贼子闻之而惧。此书是北方王门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研究尤时熙学术观点和北方王门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有明嘉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曾惠敏公集

    十四卷。清曾纪泽(1839-1890)撰。曾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家。精通小学、乐律,兼通外文。1878年出使英、法,1880兼任驻俄公使。参与中俄谈判,修订《中俄伊犁条约》。

  • 五行类应

    九卷。明钱春(详见《湖湘五略》)撰。是书凡例称《五行类事占征验》初成于明中州李淑通,重修于张贲通,其书历记古今灾异之事,所列门目,均本于诸史书五行志,太抵与马端临《物异考》相近。钱春则又取《五行类事占

  • 达庐诗录

    四卷。清冯善征(?-1922)撰。冯善征字子久,江苏南通人。优贡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荐举经济特科,廷试列高等,以知县分发四川,补云阳县,莅任一载,廉政爱民,颇有政声。后递进阶比道员,谢所居官。

  • 易精蕴大义

    十二卷。元解蒙(生卒年不详)撰。解蒙,字求我(《江西通志》作字来我,因形近而误),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1328)举人。与其兄解子尚(字观我)以善《易》名于当时。该书于彖爻之下,采辑先儒之说,

  • 崇祯长编残卷

    二卷。清万言撰。言字贞一,号管村,浙江鄞县人。少受学于黄宗羲。康熙时中副榜,入明史馆。尚著有《明鉴举要》。言在史馆时,以崇祯起居注已亡佚,弘光朝欲修崇祯实录而未成,乃搜阅公私著作、邸报奏章等史料,特别

  • 周易说略

    四卷。清朝张尔岐撰。张尔岐(1612-1677)字稷若,山东济阳人。明诸生。严格恪守朱子之学,因此作此书以发明《本义》之旨。其中第四卷分为两部分,所以也作五卷。李焕章作《尔岐传》说是八卷;不对。《四库

  • 随自意三昧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随自意三昧》一书共有六品,即行、住、坐、卧、食、语品。各品一一具足六婆罗蜜,是为规范出家僧众日常行为的书。在初行威仪中,分辨六波罗蜜意。在住威

  • 温经室游戏翰墨

    二十卷。清孔广林(生卒年不详)撰。孔广林,字幼髯,山东曲阜人。著名经学家孔广森之兄。孔广林一生敦朴好古,精研经学,著有《说经五稿》三十六卷,《仪礼·士冠礼》一卷,《通德遗书所见录》七十二卷。晚岁亲故凋

  • 续春秋左氏经传义略

    一卷。陈王元规撰,清马国翰辑。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少从沈文阿受业,年十八通《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丧服》。梁中大通元年诏策《春秋》,举高第,当时名儒咸称赏之。陈天嘉中

  • 政和五礼新仪

    二百二十卷。宋郑居中等撰。郑居中,字达夫,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中书舍人连擢至翰林学士。官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本书为其于议礼局官知枢密院时奉敕所撰。有宋徽宗御制序文,并题有“政和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