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戴东原转语补释

戴东原转语补释

四卷。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任教于中国大学等校。尚著《等切南针》、《反切释例》等。是编分四章:卷一释序、卷二释韵、卷三释声、卷四释章。是编之作专为证明《声类表》即《转语二十章》,以《转语叙》与《声类表》相较知之。叙云:“今别为二十章”,以《声类表》每行二十格按之,知每格即为一章也。又云:“其为声之大限五”,即表之声类也,其数适五;“小限各四”者,即每类之各有四等也。又云:“参伍之法,‘台’、‘余’、‘予’、‘阳’,自称之词,在次三章。‘吾’、‘’、‘言’、‘我’,亦自称之词,在次十有五章。截四章为一类,类有四位。三与十有五,数其位皆至三而得之,位同也。”按《声类表》,“台”“予”“余”“阳”皆喻母,在首格三位,“吾”“卬”皆疑母,在《二十章》为第十五章,在小限则为第三位。是《叙言》与《表》合,则《表》之为转语,可以论定(按赵邦彦有《戴氏声类蠡测》,与曾说同),而世以为《转语》已佚者。考戴氏之卒,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四月,距《表》成祇二十日,既不为例言以发其义,而丙申(1776年)答段氏书又浮沉至身后始达,段氏为《声类表叙》,只称戴氏论韵集诸家大成,于声位之说不能有所发明。而孔继涵刻《东原遗书》,见遗稿大题无标为“转语”者,遂谓《转语》已逸,取戴氏丙申春问答段氏论韵书与《声类表》合为一刻,而别录《转语叙》于《文集》。自是,《叙》、《表》撕裂,无所取证,后人乃疑《叙》为徒作,以《声类表》为专表韵部矣。案曾氏之说不无道理,《转语二十章序(叙)》,作于乾隆丁卯(1747年),《声类表》亦刊于是年。《序》云:“凡同位则同声,同声则可以通乎其义。位同则声变而同,声变而同则其义亦可以比之而通。”又云:“昔人既作《尔雅》、《方言》、《释名》,余以谓犹阙一卷书,创为是篇,用补其阙,俾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之。”其旨与《声类表》亦同。曾氏既持是说,遂思补戴说之未逮,撰《释韵》、《释声》、《释章》三篇以补之,然曾氏功力不及,所释内外转、母、位、清浊诸条,语多纠谬,颇为人所诟病(见魏建功《古音系研究》)。是编有民国十八年(1929年)刊本。

猜你喜欢

  • 中庸疏略

    一卷。清张沐(详见《大学疏略》)撰。沐于五经都有《疏略》,其中《周易》、《书经》、《诗经》、《礼记》、《春秋》等,四库已著录,而独遗此书。是书大意称《大学》是平天下之书,《中庸》是性命之书。平天下必本

  • 刘向孝子传

    一卷。

  • 解州平陆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李友洙修,杜若拙、荆如棠纂。言如泗详见《解州安邑县运城志》。李友洙,海宁县人,副贡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绛州判署平陆知县。杜若拙号舫山,邑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

  • 理学就正言

    十卷。清祝文彦(生卒年不详)撰。祝文彦字方文,海宁(今属浙江省)人。文彦此书认为儒家主孔孟之说、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庸”之道,主张“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道家主老庄学说,强调

  • 秘传眼科龙木总论

    见《眼科龙木论》。

  • 海寇议

    一卷。明万表撰。万表,字民望,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正德(1506-1521)末武进士。累官至都督同知佥事,南京中军都督府。当时,倭寇出没于江浙间,杀人劫货酿成大患。万表推原祸本,以为与当地汉奸勾

  • 艺圃琳琅

    四卷。明蒋以忠(生卒年不详)撰。蒋以忠,字孝甫,一字伯孝,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广平府知府,居官廉洁,负文名。此书因何景明《大复论》门目太狭,推而广之,乃成四卷。自

  • 易经疑问

    十二卷。明姚舜牧(1543~?)撰。舜牧字虞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历任新兴、广昌二县知县。年过六十,撰《五经疑问》,八十以后,又重订《诗》、《礼》二经及此书,其《序》并载

  • 医闾集

    九卷。明贺钦(1437-1510)撰。贺钦字克恭、别号医闾,其先人为浙江定海人,以戍籍隶辽东义州卫。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寻告病归。弘治初(1488)起陕西参议,檄未至而母殁,乃上疏

  • 世宗宪皇帝珠批谕旨

    三百六十卷。雍正十年(1732)奉敕校刊,乾隆三年(1738)告成。前冠以“世宗宪皇帝谕旨”,后面有乾隆皇帝亲为此书写的后记,其中主要收录大臣的奏折共有二百三十三人之多,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