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意见

意见

一卷。明陈于陛(生卒年不详)撰。陈于陛字元忠,南充(四川省南充市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以翰林院编修参预编纂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于陛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益究经世学。以前代皆修国史,而明独无,因请设局编辑,诏从之,并以于陛为副总裁。不久又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改文渊阁,加太子太保。卒谥文宪。著有《万卷楼稿》、《意见》等。此书是陈于陛之札记。分立教、应物、恕字、施报、学庸、出处、处事、天意、造物所福、宽严、三才、续经、文字、澄养性情、天道、文章、立达、理数、用人、人心、知几、创业守成、孝庙世宗、余阙、刘文成、武宗、老庄、周公、荀孟、张良、太祖、王阳明、自责责人、曹沫、寇准、宋南渡、温公通鉴、惩创、元史、两汉、七国、贵溪分宜、易传孝经、王文正、难易、太史公、韩昌黎、申韩、真宗王旦、天文、议论、阴德、化书、科目、相权、房杜文章、吏才、相道、阳明之学、讲学、至人无梦、辨才、小人、儒名、张道陵、庚桑子、佛教、三教、二氏、论道、道理、南方人才之盛、清净无为、说事、补谥、莫营私、盐井、保甲、不争、观世等八十条。陈于陛素以笃实为本,所以在立教、立物诸条中,极力驳斥王守仁之学说。而出处条、天意条、造物所福条、天道条等,则纯为黄老之谈。至于老庄一条,更加明显地露出其本旨。其用人一条,指斥植党树援之时弊,他说:“当事者欲引用一人以代己,当用自己有卓立之见。能作同异者,方得他气力。尝见近世大老,多引用与己意见符合,植力为援,以为异日之助。及主已告位,则彼同己者亦且随流而逝矣。可笑可叹。凡异己之人,必是贤者,于恶中能知其善。他日得志还有公道。其同己之人,纵时有巧术,能固彼位,不随己而去,这等人极会反覆,偏能反前所为,不复顾念,如吕惠卿之于安石是也”,持论颇中要旨。孝宗世庙一条,称成化之浊乱,武宗之放纵,非当时臣子所宜言。等等。此书对于治史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有《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以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老子识小

    一卷。清郭阶(详见《周易汉书考》)撰。郭阶认为;黄帝之前,不知何所谓儒,也不知何所谓道。“道”寄托于虚无,百姓安心于自然。孔子集天、地、人之大成,以儒家学说贯穿始终,但他不参照其他诸家之言论,不能知天

  • 砚林诗集

    四卷。清丁敬(1695-1765)撰。丁敬,字敬身,又字砚林、隐君,号钝丁,自称龙泓山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好金石文字,工书能诗,尤精篆刻,吸取秦、汉印艺术风格,而不拘泥于法,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

  • 古史汇编

    四卷。明韩孔赞(生卒年不详)撰。韩孔赞字义一。本书采诸史典故,分四十七门。其事起于唐代而止于明代。其体例仿《文献通考》,内容叙述简略。

  • 玉介园存稿

    十八卷。明王叔皋(1535-?)撰。叔皋字阳德。浙江永嘉人。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清江知县,后改常熟。历兵部郎中、湖广副使,参政,以事罢归。又起福建参政,不赴。此编凡十八卷。其中古

  • 丧服要集

    一卷。晋杜预(222-284)撰,清马国翰辑。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司马昭妹夫。咸宁四年(278),继羊祜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次年,连表请攻吴。太康元年(280),

  • 易音

    三卷。《音学五书》之三,清顾炎武撰。是书就《周易》以考求古音。上卷为《彖辞》、《爻辞》;中卷为《彖传》、《象传》;下卷为《系辞》、《文言》、《说卦》、《杂卦》。其音往往与《诗》不同,顾氏皆以为偶用方音

  • 联句私钞

    四卷。明毛纪(1463-1545)编。毛纪,字维之。掖县(今山东)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举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纪学识丰富,著有《密勿稿》、《辞荣稿》等,并行于世。是书前有引一篇,称昔

  • 补句读叙述

    一卷。清武亿(详见《经读考异》)撰。本书包括《补摭言五代会要》、《宋史选举志》、《文昌杂录》、《补笔谈》、《西溪丛书》、《容斋四笔》、《尚书古文疏证》、《潜邱札记》、《陈氏纲目订误》、《钟山札记》各一

  • 春秋合题著说

    三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祯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山阴(今浙江山阴)人。元末文学家。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后任江西儒学提举,避兵未上,浪迹浙西山水间。明初召诸儒考礼乐,于洪武

  • 易图疏义

    四卷。清刘鸣珂撰。刘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此书因《易学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其稍有异同的是,解《大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圣人兼指羲、文,不是专指伏羲。至于“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