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清李贻德(1783-1832)撰。贻德字天彝,号次白,一号杏村,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戊寅举人,善小学,省试出高邮王引之之门,学行为王氏所深器。著作除本书外,尚有《周礼剩义》
一卷。廖平、吴之英同撰。之英四川名山县人。光绪优贡,任灌县训导,又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吴之英于经史历算无所不通,也是清末蜀中通儒,吴之英读书时就以经术名世,均能独索精研,别辟蹊径,与廖平同为湘潭王闿运主
六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晚年号紫翁,又号巢经巢主,祖籍吉水(今属江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官荔波县训导,后诏赴江苏以知县补用,未行而卒。工诗,为晚清宋诗
九卷,年表一卷,清夏敦仁撰。夏敦仁,字调元,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其中《十七史论》论述的是汉代到五代时期的史事,尽管所论有些陈旧,但他在每个朝代前各系世系,将正统王朝的世系与非正统的朝代世系并列,
六册。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1932-1933年刊行,是关于清代三藩之乱的档案汇编。文献馆在整理清内阁大库档案的过程中,将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十三日至十五年(1676)十二月五日间有关三藩之乱的档
九卷。明陈所学纂。陈所学,江南太湖(今属安徽太湖县)人,曾任镇江府训和隆平知县。万历十六年(1588)隆平县令林天秩创修县志。崇祯二年(1629)陈所学任知县后,“乃踵前志续葺之”,历二月而书成。明崇
二十一种,一百二十三卷。清焦循(己著录)撰。是书收三类书。一类为易学著作,有《易学三书》(包括《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易话》、《易广记》;一类为其余经学著作,有《六经补疏》(包括《论语
三十四卷。南宋朱熹著。朱熹事详《四书章句集注》条。该书为朱熹所辑录的《论语》、《孟子》十二家解说,共三十四卷,其中《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又各有纲领一篇,未入卷数。初名《论孟要义》,又名《论孟
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为明代诗人、作家、戏曲评论家。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后累官至刑部尚书。王世贞为
二十六种,一百九十八卷。清黎庶昌(1837-1897)编。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光绪辛巳(1881)出使日本,搜罗古籍,嘱杨守敬取择善本,亲自校勘,刻印刊行。如蜀大字本《尔雅》、日本正平本《论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