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清宋思仁撰。宋思仁,字汝和。江苏长州人。《泰山述记》乾隆五十五年(1790)刻本,共十卷。分为:卷一,星野图、星野考、泰山图、泰山疆域考、泉源图、岱庙图、汉柏图、唐槐图、飞来柏图、扶桑石图、东岳
二卷。清李清植撰。清植字立侯,安溪(今属福建)人。康熙进士,官至三礼馆副总裁。李氏以郑(玄)贾(公彦)疏为主,对注疏所未安者,别下己意,折衷是非。如《冠礼筮·宾筮》“皆于祢庙门之外,并无告祢之文”,李
十卷。清汪绂(1692-1759)撰。汪绂原名烜,字灿人,别号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汪氏自幼十分聪颖,勤奋好学。对星历、地志、乐律、兵制、医卜诸学均有研究。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著有《药性》、
二卷。清谢珍撰。谢珍字宝斋又字瑞周。江苏武进人。此书纯以宋人义理易说为宗。于其述说之后则采先儒旧说,但不注明出处。如“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离而终于坎,离坎者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此”。这原是荀爽《释乾彖
明闵齐伋(1508-?)辑。齐伋字寓五,明末清初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传朱墨字版、五色版谓之闵本者,多为齐伋所刻。齐伋精字学,著有《六书通》。此书为齐伋集唐元稹《会真记》为幻因;金董解元《西厢记》为
六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夫之有《书经稗疏》,其诠释经文,多出新意。而《尚书引义》一书则进一步推衍其说。该书共分五十篇。其注多不拘于经文字句,而常常阐发其意旨,并取后代时事为之纠正。如论《
十四卷。清胡文烨等纂修。胡文烨,字德辉,山西永济县人,出身贡生,顺治七年(1650)从昌平知州升大同知府,九年(1652)又升为平阳巡道。按《云中郡志》云中郡为大同府之古名,来源始于秦,其地处边陲,秦
一卷。清廖冀亨(生卒年不详)撰。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举人,官至江苏吴县知县。该书记其所亲历之事。文笔朴拙。书成于康熙年间,而于咸丰二年(1852年)刊行。
三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据作者自序,其父王朝聘(1568-1647,明万历乙卯、天启辛酉两中副榜)研治《春秋》多年,甚有心得,然老病侵寻,未及著书而殁;此书即取材于朝聘之说,故以“家说”
十四卷。附《补遗》一卷。元揭傒斯(1274-1344)撰。揭傒斯,字曼硕。富州(今属江西)人。初以荐授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与修《经世大典》。累官翰林侍讲学士,总修辽、金、宋三史。卒于官。谥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