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性书

心性书

无卷数。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首列“心性图”,图后有论说。复集《心性通》三十五章,附其门人黄民准、钟景星、周学心、袁邮、郭肇乾、谢锡命、湛天润所作的注和赞。霍任又著或问数十条进行阐发。盖欲仿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通书》。湛若水在书中认为,心是宇宙的本体,世界万物皆是心的体现,心体现天地万物而不遗。心无所不包,天地古今,宇宙内外只同此一个心。性是心的性质,心的生理,以表现出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分出仁、义、礼、智,称为“四端”。端者始也,始为良心发现之始。他将这种对心的理解绘成“心性图”。圆中有一个大圈,三个小圈。大圈标为宇宙,小圈分别标为“性”、“情”、“万事万物天地”。大圈表示心无所不包,小圈表示心无所不贯。心包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于天地万物之中。所谓心无所不贯,是说天地万事万物,人的性情,皆融贯天理。所谓心无所不包,是说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心无所不知。这样,心是知觉,心即天理。各种版本的《甘泉先生文集》均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稚学

    不分卷。泰西莫家珍(生卒年不详)撰。莫家珍国籍未详,仅知为外国人,女医士,曾在山东行医。此书前半部分为译文,后半部分为原文。原文有子目而无章节,译文分为十二章。内容为论述微生物之学说。书前有莫家珍自序

  • 沈君庸先生集

    二卷。明沈自征(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沈自征,字君庸,江苏吴江人。沈璟之侄。生卒年均不详。崇祯十三年(1640)曾被为国子祭酒荐,辞不就。事迹具详邹漪撰传。自征少有才,工曲,著有杂剧《渔阳三弄》(

  • 菩提棒

    一卷。清陈德荣(清初人,生卒年未详)撰。陈德荣字廷彦,渥城(今属河北新安)人。杂剧《菩提棒》共五出,取材于《情史·小青传》,而出入较大。明徐士俊《春波影来集》有杂剧《挑灯》亦演小青事。《菩提棒》第一出

  • 郑思斋文集

    一卷。明郑洛书(1498-1536)撰。郑洛书,字启范,号思斋,莆田(今属福建)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提督南直隶学政。事迹附见于《明史·解一贯传》中。本书前无序,后无跋,谁所编

  • 陔余丛考

    四十三卷。清赵翼(1727-1814)(详见《二十二史札记》撰。此书为作者从黔西罢官以后的读书札记,过了十余年,方始刊行,因为是“循陔”时所辑,故名为《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先后则以类相从。第

  • 周礼刘氏音

    二卷。刘昌宗(时代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颜氏家训》尝称刘昌宗,则刘氏盖齐梁间人。《隋书·经籍志》载刘氏《礼音》三卷,《唐志》不著录,陆德明《经典释文》引述刘氏音甚多,则唐尚有其书,《唐志》失载,今

  • 莱芜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张梅亭修,王希曾纂。张梅亭字雪安,邑人,进士出身,光绪末年任礼部主事。王希曾字景沂。张梅亭见莱芜志失修二百余年,卷籍散佚,文献无征,深恐一邑掌故年久湮没,即于暇日搜集资料,考其山

  • 随自意三昧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随自意三昧》一书共有六品,即行、住、坐、卧、食、语品。各品一一具足六婆罗蜜,是为规范出家僧众日常行为的书。在初行威仪中,分辨六波罗蜜意。在住威

  • 信阳子卓录

    八卷。清代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见《忠武志》条。此书摘录前代儒家语录,分七个条目编辑成书,并加上作者本人的评议。七个条目为:“体道”、“致和”、“存省”、“修己”、“治人”、“闲道”、

  • 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