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康斋文集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57)以忠国公石亨荐,征至京师。授左春圬左谕德。辞不就职,归里后,以读书授徒终志。著有《康斋集》。其集初刻于江西抚州,因岁久早已不存。后有弘治七年(1494)江浦吴泰刻本,正德十年(1515)彭杰刻本,嘉靖五年(1526)林维德刻本,此本乃崇祯五年(1632)江南提学副使陈维新所刻。凡十二卷。分为诗七卷,奏疏、书、杂著一卷,序一卷,记一卷,目录一卷,跋、赞、铭、启、墓志、墓表、祭文一卷。其诗自永乐八年(1410)至正统六年(1441),皆以年编次,内有《洪都稿》、《游金陵稿》、《适上饶稿》、《金台往复稿》、《西游稿》、《东游稿》、《适闽稿》、《东游饶川稿》等诸集。而所注某稿止此之后,又有附赘之诗,亦以编年续入。其人,颇好自我标榜,不仅替权臣的年谱作序,还屡称梦见孔子、朱子,或孔子来访,其妻亦称梦见孔子相访,因而颇受世人诋毁、讥讽。然吴与弼之学,实能兼采朱、陆之长,刻苦自立,及门弟子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胡居仁得其笃志力行,遂启余干之学,其功未可以尽没。其诗文亦皆淳实近理,无后来洸漾恣肆之谈。有些小诗,如“风来夜帎寒,云宿晓窗雨。旅思共秋生,遥思故山侣”(《秋晚》)等,皆写很清新,富有情致。有明嘉靖、崇祯刻本存世。

猜你喜欢

  • 庸庵集

    十四卷。元宋禧撰。宋禧初名元禧,后改名禧。字无逸,号庸庵。生卒年不详。余姚(今属浙江)人。元至正十年(1350)中浙江乡试。补繁昌教谕。明初预修《元史》,其中“外国传”自高丽以下悉出其手。书成不受职,

  • 翻译菜根谈

    二卷。原汉文本明洪应明(生卒年不详)撰。洪应明字自诚,别号还初道人。万历年间,曾撰《仙佛奇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已著录。应明撰写《菜根谈》,概取宋人汪信民所言“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作”语。全书分修

  • 兰亭续考

    二卷。宋俞松撰。俞松,字寿翁,钱塘(今属浙江省)人。仕履无考,惟高宗临本跋内,有“承议郎臣松”之语。此书后有自跋,跋中称甲辰书于景欧堂,可推断此书成于宋淳祐四年(1244)。此书是继桑世昌《兰亭考》后

  • 观象反求录

    无卷数,清甘仲贤著,甘仲贤字应篪。云南姚安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此书所谓观象,即是观文十四卦之大象。在“周易”各卦《大象》辞中,经常有“君子以”、“先王以”、“后以”、“上以”的字样,其意都是

  • 四书说丛

    十七卷。明沈守正撰。沈守正详《诗经说通》条。此书汇集诸家之说,列于每章之后,亦时时发挥己说。所采之书多达二百二十六种,其中包括不少佛、道典籍。该书不囿于一家之言,遍采群说,征引每每得当。然去取不精,伤

  • 小尔雅广注

    四卷。清莫栻撰。栻字右张,浙江钱塘人,雍乾时人,事迹无考。是编就宋宋咸之注而广之。宋氏之注殊不完备,莫氏遂搜辑群书,于其未详者详之,于其无注者增补之,增多几至数倍,其有功于《小尔雅》原书,视宋氏之注,

  • 东瓯诗集

    七卷。《补遗》一卷续集八卷。明赵谏编。赵谏字士忠,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前,有成化间乐清蔡璞辑温州一郡之诗,自王十朋以下为七卷,又补遗一卷。赵谏以其去取为未善,乃因蔡本而增损之,温州知府赵淮序而

  • 中庸说

    ① 五卷。清毛奇龄撰,门人章大来、楼宅中、朱樟、陈佑及其子远宗与侄文辉编定。此书立说异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而归宗刘宗周,主慎独之说。毛氏恃才好辩,持论难免偏颇,此书也不例外。书后附有其门人子侄之解说

  • 释人

    一篇。清孙星衍撰。孙星衍生平著述,见“尚书今古文注疏”。《释人》专释人自胚胎以至成人,以及人体各部分之称谓。不仅可为博物之资,对医学研究亦有价值。是篇收在《问学堂集》,有《平津馆丛书》本、《四部丛刊初

  • 咸丰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附图一卷,清张梓修,张光杰纂。张梓,陕西宜川人,附贡,官咸丰知县。张光杰,字俊甫,本县人,岁贡,候选训导。邑向无志,明天顺时施州童昶撰《大田所志》,经兵燹无存。同治二年(1863)张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