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应城县志

应城县志

八卷,清樊司铎修,吴元馨纂。樊司铎,字天木,直隶清苑(河北清苑县)人,进士,官应城知县。吴元馨,字达天,湖北襄阳人,岁贡,官应城教谕。应城自兵燹后,旧志无存,无文可考,无献可征。康熙八年(1669)樊司铎延吴元馨等,搜集四方碑记,凡残篇断简,可备掌故裨政治者,皆手录之,历三年,至十年(1671)始成书刻印。全志共八卷,卷一未分纲目,自舆图至仪礼,分十五类,卷二城池、公署、附行署等七类,赋役、附田赋等九类,卷三儒学、附学宫等十类。坛壝、寺观、兵事、武备、灾祥、恤政,各自为类,卷四秩官、附封爵等八类,卷五选举等八类,卷六循良传、师儒人物传、附名德类八类,流寓、徙籍、仙释各自为类,卷七艺文编,附文集,卷八诗集、附铎文。此志广搜博采,体例完备,分门别类八十六。唯仪礼附舆图、武备附儒学,编次殊无系统。樊司铎序称:旧志灰烬无存,又地僻不可得书,搜辑成编,粗存崖略,于县中典章文物,仅采一半。有康熙十年(1671)刻本。② 十二卷,清李可宷撰修。李可宷,字和阳,山东长山人,举人,官应城知县。康熙十年(1671)县令樊司铎修县志,二十三年(1684)知县齐国政续修未就,李可寀莅任,取樊志及齐县令所集未成稿本,补葺漫灭,芟除冗复,于雍正四年(1726)成书刻印。卷一舆地志、星野志、沿革志、山水考,卷二城池志、乡户志、风俗志,卷三职官志、礼仪志,卷四学校志,卷五粮赋志、恤政志、军旅志,卷六选举志,卷七古迹志、祠庙志、祥异志、杂志,卷八循绩志,卷九至卷十人物志,卷十一卷十二艺文志,共二十纲,七十子目。樊志沿革山水等类,考据各书,颇为详尽,此编因之。田赋、学校、职官、选举等志,历时已久,其改易及增加甚多,自康熙十年(1671)以后事,此编依类续入,间有小引,说明原委。樊志所载人物志,遗漏诡谬之处,齐令采访各类,录得姓名一篇,此志重加参证。凡旌举、节孝、儒行、宦业、文苑及武功,增入各类,共数十人。艺文志,齐令所集诗文仅二十余首,此志踵而求之。此志依据樊志、齐稿,削芜详简补辑成书。其编列次第,也较有条理。

猜你喜欢

  • 东塘集

    二十卷。宋袁说友(1140-1204)撰。袁说友,字起严,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说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抚使时,曾命

  • 西楼集

    十八卷。明邓原岳(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邓原岳,字汝高,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著有《西楼集》。是集为邓原岳诗文别集。凡十八卷。诗十卷,文

  • 玉娇梨

    四卷二十回。题“荑秋散人编次”,后刊本有题“荑狄散人”、“荻岸散人”者。据《玉娇梨》、《平山冷燕》版本源流、语言特点及《平山冷燕》的序,一般认为二书作者均为天花藏主人(详见《平山冷燕》)。该书又名《双

  • 道驿集

    四卷。清张祖年(生卒年不详)撰。张祖年字申伯,汤溪(今浙江金华县)人。自称张栻的二长世孙。著有《笏峙楼集》。《道驿集》是张祖年的一部杂说之作,其书内容论述正学阐微一卷,广泛议论四书性理诸书。论述正史阐

  • 六经原流

    不分卷。明吴继仕(生卒年不详)辑。继仕字公信,安徽新安人,经学家。作品有《七经图》、《音声纪元》、《六经原流》等。此书分门别类,考镜源流:首先探讨《六经》源流,其次探讨世人治经源流,然后分别是《周易》

  • 周易说翼

    一作《泾野先生周易说翼》。三卷。一作五卷。明吕楠(1479-1542)撰。楠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壮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终身以教授为主,与湛若水、邹守益等

  • 研经书院课集

    一卷。胡元玉录。胡氏主讲于湖南衡山县研经书院时,将课试经业汇成此集,名曰《研经书院课集》。卷首有督学使者张预的序文。该书以训诂贯通,广征博引,不拘一家之言,集诸家说经之所长,因此往往自出新义。但也有不

  • 春秋管窥

    十二卷。徐庭垣(生卒不详)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

  • 韬光庵纪游集

    清释山止(生卒年不详)撰。山止,僧人,康熙时为西湖韬光庵住持。初,唐代沙门韬光与白居易相与唱和,后人因以韬光而名其庵。韬光庵座落于山中胜地,历代游人多为题咏。山止搜集从唐到清朝古今体诗500多首。其中

  • 古文尚书辨

    八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字湘谷,江苏丹徒人。有清一代攻击东晋伪《古文尚书》者固然不少,为其辩护者也很多,但辩护者也大都以卫道士自居,而谢庭兰则在为《古文尚书》辩护时得罪时君,故获罪。他在“自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