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

庄子

十卷。战国时庄周(前369?-前286?)撰。庄周,后世尊称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或说安徽蒙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据史料记载庄子年青时在蒙地做过漆园吏,后来一直隐居著述。他生活贫困,曾向监河侯借过粟;不愿做官,拒绝过楚威王聘其为相之请。著述有《逍遥游》、《齐物论》、《天道》、《天运》、《盗跖》、《天下》等五十余篇,今传有三十三篇,合编为《庄子》。《庄子》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诸侯争雄。诸子百家,也争相著述,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企图以自己的学说改变社会。以研究老子学说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讲“道法自然”之意,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讲“天命”,欲复“周礼”;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等差”说,立“天志”、“明鬼”说,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取消亲疏贵贱之别。庄子反对儒墨之说,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为根本、无所不在的。他强调事物自生自化,否认世间有神或天的主宰。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由无到有化生万物,万物又由有到无而归于道。他认为万物由天地阴阳之气相合而生成,谓之“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认为生与死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死仍为气、气仍生物的无限循环。认为气受道的支配,事物的生成变化人们无法事先知晓。所以同在宇宙之内,彼此也不相知。他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引起事物“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相成”(《则阳》)的变化。向往“至德之世”即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他主张通过坐望,做到齐物我,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他看到了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无限的矛盾,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观点。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者自美”、“至乐无乐”等见解来阐述美的起源、本质及美感等问题。《庄子》一书,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表达了庄子具有较高思维水平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深。后世学者研究《庄子》,把庄周与老子相提并论,称他们的学说为“老庄学说”。其学术流派被称为道家。汉司马迁写《史记》称《庄子》一书“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认为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是“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认为作《畏累虚》、《亢桑子》等篇,是以“指事类情”的方法“剽剥儒墨”。司马迁所见的《庄子》今已不存。《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晋代郭象参考向秀注本和他本作《庄子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以后《唐志》、《宋志》都依郭象注本著录《庄子》,改为十卷、三十三篇,即现存篇数。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隋唐以后学者对《庄子》真伪问题争议较大。唐代学者认为,《庄子》五十二篇中,除郭象所取三十三篇以外皆伪书。宋代学者一般认为郭象《庄子注》中的内七篇是庄子所著,对外、杂篇提出怀疑。苏轼、黄震等提出《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是伪书,后来认为《庄子》中有伪书的,几乎都赞成苏轼等人的看法。明代学者认为郭象所注《庄子》的外、杂篇都是伪书,或认为外、杂篇中有部分伪书。近代学者经研究证明,今所传《庄子》三十三篇,虽有部分庄子门人弟子之作窜入,但不多,基本是庄周所作。现存清《子书二十二种》本,清《二十二子》本,民国年间(1930)《袖珍古书读本》本,民国年间(1936)《四部备要》本,皆为晋郭象注本。

猜你喜欢

  • 如皋冒氏丛书

    三十四种,附二种。冒广生(详见《永嘉诗人祠堂丛刻》)辑。《如皋冒氏丛书》是冒广生汇辑冒氏家族历代著作而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曾刊刻第四集,收冒襄等人著作十三种;题“第四集”之意是以后将汇辑冒襄

  • 芜湖县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吴嗣蕙、梁启让修,陈春华纂。吴嗣蕙,字香圃,江西新建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祁门县调任芜湖县知县。梁启让,字揖亭,江西新建人。进士,嘉庆十年来任芜湖县知县。先是芜湖有志

  • 石鼓文考证

    一卷。清吴广霈撰。吴广霈,字翰涛,号剑华道人,安徽泾县人。有《剑华堂诗集》等著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吴广霈得沈树镛家藏旧拓本石鼓文,不久又得见明拓,录为底本,复取薛尚功、郑樵、潘迪、郭宗昌、朱

  • 二程语录

    十八卷。清张伯行(见《道统录》)编。初,朱熹曾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皆程氏门人记其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熹原本,而稍加

  • 鸡肋

    一卷。宋赵崇绚(生卒年不详)撰。赵崇绚字元素。据《宋史》宗室世系表,可能是简王元份的第八世孙。其父赵汝适,曾编写了《诸蕃志》。书前作者自称汴人,意为不忘其本。本书为作者杂采古事,偶然记录,编辑而成。其

  • 周易经句异文通诂

    三卷。清李德淑撰。李德淑,常宁人。其余不详。此书择取古今《周易》诸本同异之处,相互考证。其中以现在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其它诸家本与王本不同者、陆德明《经典释文》、许慎《说文解字》、《史记》、《汉书》、

  • 劬庵文稿

    四卷。清罗正钧(约1900前后在世)撰。罗正钧字顺循,晚号劬庵,湖南乡泽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历官直隶抚宁、定兴、清宛县知县,天津保定府知府,山东提学使。著有《劬庵官书拾存》、《船山师友记》

  • 锦绣万花谷

    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不著撰者姓氏。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十月一日。撰者可能是宋孝宗时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作:《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而无后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所载,

  • 词林摘艳

    十卷。明张禄撰。张禄事迹及生卒年未详。本书前载嘉靖四年(1525)自序称:“《盛世新声》所收近广,欲成太速,不暇考其讹舛,见者病焉。因正其鲁鱼,增以新调,不减于前谓之林,少加于后谓之艳,更名曰《词林摘

  • 读孙卿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第八种,其内容多补正王念孙、俞樾、王先谦诸家之说,义多平允。以《成相》篇论之,“险陂倾侧此之疑”。俞训“疑”为“止”;鸿庆以“疑或之”,最为明显。又“莫不理续势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