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平定准噶尔方略

平定准噶尔方略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恒等撰。傅恒(?-1770),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高宗孝贤皇后弟。初为侍卫,后官至军机大臣,参与清廷机要政务二十余年,颇为高宗所倚任。他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后期,积极为清廷出谋划策,并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平定准噶尔方略》一书的正总裁,与来保等人经过十五年的努力,至乾隆三十五年终于纂修完成。准噶尔是我国西北部漠西厄鲁特四部之一,太宗天聪年间即遣使朝贡,世祖顺治年间清廷锡以封爵。康熙年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势力日渐强盛,并野心勃勃地要吞并蒙古各部,与清廷发生冲突。圣祖为此亲征准噶尔,迫使噶尔丹仰药自尽。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及策妄阿拉布坦子噶尔丹策凌、外甥阿睦尔撒纳先后发动叛乱,清廷为此进行了长达五六十年的平叛战争,直至乾隆二十二年才将其全部平定。接着,清廷又向新疆南路进兵,压服了大小和卓木(即当地的维吾尔族叛乱首领布那敦和霍集占)。全书分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其中,自康熙三十九年七月“命议青海事宜”始,至乾隆十八年九月命钦差大臣永常为陕甘总督止为前编,记述了准噶尔问题的缘起及圣祖、世宗、高宗三朝对准噶尔方针、政策和“挞伐”之事;自乾隆十八年十一月准噶尔都尔伯特台吉策凌等率众降清始,至乾隆二十五年三月高宗在中南海丰泽园赏赐凯旋清军将领止为正编,记述了清廷削平阿睦尔撒纳叛乱及擒斩大小和卓木的全过程;自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命犒凯旋之索伦官兵始,至三十年十一月伊犁将军明瑞等疏奏办理乌什回人情形止为续编,主要记述了清廷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以后所采取的善后措施。该书卷帙较大,内容翔实,史料丰富,记述全面而具体,书成后有满、汉两种文本,并收入《四库全书》中。

猜你喜欢

  • 礼记异文笺

    一卷。清俞樾(详见《礼记郑读考》)撰。俞樾在自序中言明著作此书之意图及原因:“《仪礼》之有古今文也,胡氏承珙为作《仪礼古今文疏义》,《周礼》之有故书也,徐氏养源为作《周礼故书考》,辨别异同,有功经学。

  • 周礼详解

    四十卷。宋王昭禹撰。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昭禹未详何人。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并记其字光运,其它皆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

  • 珠泉草庐文录

    一卷。廖树蘅(生卒年未详)撰。、事迹见《珠宗草庐诗钞》。此其文集,文颇平实,无轻佻环薄之习,是其所长。惟于文律不甚讲求,故语句颇有疵漏。如《游衡山记》云:“汉唐勋戚多陪陵,高冢祁连,与国无极。”按:祁

  • 经史耨义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

  • 锡山书屋诗钞

    六卷。清谈恩浩撰。谈恩浩字蓉舫,年六十而卒。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本右姓,无锡望族,后因只重于诗歌,兼工杂作,田舍日亏,其穷愁郁结无所宣泄。致其诗词悲切,令人读而哀伤。此诗钞分五、七古,七

  • 兼山堂集

    八卷。清陈锡嘏(163-1687)撰。陈锡嘏,字介眉、号怡庭,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长于八股文,以经学著名。以父老为由告归,不久卒。是集为慈溪郑梁所选,有文

  • 杨忠愍集

    三卷。《附录》一卷,明杨继盛(1516-1555)撰。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贬官。后复起为刑部员外郎改兵部

  • 耄余杂识

    一卷。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1590)所作的叙,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所以取名为《耄余杂识》

  • 新学伪经考

    十四卷。近人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工部主事。组织领导了爱国维新运动,失败后

  • 明珠缘

    见《梼杌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