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平原县志

平原县志

①二卷。明刘思诚修,高知止纂。刘思诚字克实,号定宇,直隶山海卫人,万历元年(1573)乡荐,十五年(1587)任平原县知县。任满升济南府同知。高知止字明甫,邑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阳曲知县,补大名,调长垣,以疾告归。万历十五年,刘思诚掌平原后,见邑旧志,丛芜漫漶,残缺久废。恐其文献无征,就锐意搜辑,重修县志。以邑人张蕙所撰志稿重辑。高知止负责编纂任务,遂成新志。《平原县志》万历十八年(1590)刻本。此志体例不善,记载亦无编法。如先建置后疆域,又以城池、市镇、邮舍隶于疆域门下。以古迹坊表、冢墓、寺观隶于杂志门下,乖其体例。后世继修邑志者,讥其类次失伦。此外,其内容极简陋。②十卷,首一卷。清黄怀祖修,黄兆熊纂。黄怀祖字令思,江苏溧阳人,出身举人,乾隆九年(1744)任平原县知县。黄兆熊,邑人。按《平原县志》,创自明万历刘思诚,再修于顺治初年赵重煦,此志为三修。其上距旧志已八十余年未修,旧志脱落湮灭,几不可识,惟因循已久,订辑殊难。当康熙十一年,檄各省郡邑,重修县志,而平原县当时又未遑续修。乾隆时,车驾东巡,皆经此邑,采风问俗,无以为对。黄怀祖掌平原后,决意纂辑新志。乃征集邑中绅耆,咨询旧闻,网罗近事,凡条目五十八,契其大纲,厘为十卷。虽然依据前志,而变更甚多。《平原县志》乾隆十四年(1749)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疆域志、卷二建置志、卷阴食货志、卷四学校志、卷五祠祀志、卷六职官志、卷七选举志、卷八人物志、卷九杂志、卷十艺文志。卷首有志序、凡例、列图五幅。此志体例完备,取材严谨,书中叙述,凡前志之文,皆注“旧志”两字,新增考证,则附于其后,均极详博精核。其分门设目,别具一格。如:在学校门内列有“乐器”、“书籍”二目,在艺文门中列有“书目”、“碑记”、“诗歌”三目。在清代县志中,尚为罕见。其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说文解字音韵表

    十七卷。清江沅撰。参见《说文释例》。是编为研究《说文》声读的著作。清代首倡研究声读者为戴震,其《答段若膺论韵书》云:“谐声字半主义半主声,《说文》九千余字,以义相统;今作《谐声表》,若尽取而列之,使以

  • 东所文集

    十三卷。明张诩(1455-1514)撰。张诩,字廷实,南海(今属广东)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著有《南海杂咏》、《白沙遗言》。是集凡十三卷。其中杂文十卷,诗三卷。张诩为

  • 古学汇刊

    二集 六十种,一百二十卷。清邓实编。邓实字秋枚,广东顺德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三十二年(1906),邓实与刘师培、黄节等人在上海发起国学保存会,提倡旧学,编印《国粹学报》,并刊有《国粹丛编》、《风雨楼丛

  • 光泽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盛朝辅原本,李麟瑞、纽承藩续修。何秋渊续纂。纽承藩,曾任光泽县知县。明宣德、正德曾两修县志,书均已不存。清康熙二十二年、四十七年又两度重修,书亦散失。乾隆三十五年又修,书始传。道光二

  • 伏敔堂诗录

    十五卷。《续录》四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持正,一字弢叔,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自幼家贫,早年入县学后,屡试不第,曾为幕僚。咸丰十年(1860)得彭蕴章资助,循例纳粟为县尉,候补于

  • 远游略

    不分卷。清黄表(生卒年不详)撰。表字君开,吴县(今苏州市)人。表奔走南北,闽粤燕都无所不至,或为人幕僚,或营商业。该书记其一生之经历,兼及时事,康熙间社会情况,及当时各地告谕书疏,如吴三桂征缅之捷报、

  • 付大士集

    四卷。唐代进士楼颖(497-570)辑。楼颖,今浙江义乌县人。《付大士集》一书,原书名为《善慧大士语录》,楼颖辑定为八卷。宋绍兴十三年(1143)浙东安抚使楼炽删定为四卷。楼颖所作《付大士集》一书,是

  • 菊潭集

    四卷。元孛术鲁翀(1279-1338)撰。孛术鲁翀,女真族。始名思温,字伯和,后更名翀,字子翚。顺阳(今属河南)人。大德十一年(1307),因荐授襄阳县儒学教谕。先后预修《世皇实录》、《大元通制》、《

  • 幔亭诗集

    十五卷。明徐熥(约1580-约637)撰。徐熥,字惟和,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著有《幔亭诗集》。是集为陈荐夫所辑,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

  • 凤洲笔记

    二十四卷,《续集》四卷。《后集》四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生平详见《弇州稿选》(辞目)。是集乃隆庆己已(1569)黄美中所编。凡二十四卷。前有黄美中序,称:“世贞著作不能尽见。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