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带经堂诗话

带经堂诗话

三十卷。清王士祯(1634-1711)著。生平详见《带经堂集》辞目。张宗楠(17041765)纂集。张宗楠,字汝栋,别号含广。浙江海盐人。其家为海盐世族,即所谓涉园张氏。张宗楠曾多次参加省试,屡荐不中,遂无意于功名,遁居林下,以读书著作为乐。其所作诗文除词外,当时即多散佚不存。张宗楠崇拜王士祯,尝梦见士祯并与之接谈,后来在许昂霄建议下纂集《带经堂诗话》。他认为王士祯原已行世的《渔洋诗话》未尽精蕴,遂广泛搜罗王士祯著作中有关论诗的文字,如《池北偶谈》之类二十余种,兼及轶事、史论等。同时,又择取士祯前后诸大家绪论与之互相发明,间有疑义,则与其兄弟及许昂霄等讨论剖析。几经寒暑,凡三易其稿而成此书。名之为《带经堂诗话》,与《渔洋诗话》以示区别。《带经堂诗话》较全面地反映了王士祯的论诗主张,阐述了他的“神韵说”理论。张宗楠自序谓,意在启前贤之局鐍,作后学之津梁。全书共二千余条,每条下均注明出处。分类汇钞,以门类为经,以年代为纬。前列自序、纂例、汇纂书目。卷首为御笔、应制。以下分为八门、六十四类。八门为综论、悬解、总集、众妙、考证、记载、丛谭、外纪。张宗楠纂集,务在求全,不免失之宁滥勿缺、冗繁琐杂,也有真伪混淆,以误传误者。《带经堂诗话》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刻于乾隆二十七年,同治十二年(1873)广州藏修堂重刻,后又有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校点本,收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猜你喜欢

  • 四书解细论

    不分卷。清李荣陛撰。荣陛字奠基,江西万载(今江西万载)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是书因辛廷芝《四书解》而作。廷芝号畹堂,与荣陛同邑友好。廷芝把所著《四书解》寄荣陛商榷。荣陛因为此书。曰细论,乃

  • 春秋一得

    一卷。清阎循观(详见《尚书读记》)撰。此书重在阐发孔子笔削《春秋》之意,对胡安国的某些说法有所驳正,持论尚称平允明白;但全书仅八十八条,大约系未完成之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树滋堂精刊本。《西涧草

  • 罗经顶门针

    二卷。明徐之镆(生卒年不详)撰。徐之镆,建阳(今属福建省)人,万历中诸生,撰有《罗经顶门针》二卷。明代堪舆家罗经测地的规定,仅主二十四向,而略先天十二支之位。徐之镆撰《罗经顶门针》,斥责略先天十二支之

  • 歙砚说

    一卷,辨歙石说 一卷。作者不详。《歙砚说》,主要记载歙砚石采掘之地,琢石之法,以及珍贵砚石的性质、声音、硬度、纹理、颜色等,并列举了“眉子”、“罗纹”、“金鈫”等珍贵砚石三十一种之多,也列举了砚石的十

  • 袁氏丛书

    九种,十九卷。明袁颢、袁仁等撰,袁黄编。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兵部主事,著有《评著八代文宗》、《袁了凡纲鉴》等。是编收袁氏家族著作。袁颢字菊泉,袁黄之曾祖;袁仁字良贵,袁黄

  • 归愚诗文全集

    六十七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膺举博学鸿词。乾隆三年(1738)举人。次年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此后则以诗受知于乾隆皇帝,

  • 槐亭漫录

    无卷数。明严尧黻(生卒年不详)撰。严尧黻,字汝仪,号槐亭,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官房县主簿。此书无卷数,共十一篇,即:明元、太极、天文、地理、时令、人物、性命、鬼神、文史、杂著、拒邪。前有明嘉靖二

  • 长沙药解

    四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为黄氏对张机《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二书中所载二百四十四方、一百六十一种药物进行分析编排论述而成。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

  • 论孟考略

    一卷。清张眉大撰。是书多拾前人之说,唯据《御览》无名氏引《论语隐义》及隐义注两条甚怪。前一条云,卫蒯聩乱,子路与师往。有狐黯者当师曰:“子欲入耶?”曰:“然。”黯从城上下麻绳钩子路,半城,问曰:“为师

  • 平江县志

    五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张培仁等修,李元度纂。张培仁,贺县人,曾任平江县知县。李元度,平江县人,道光举人(详见光绪《湖南通志》条)。平江县有志,始于宋代。然至明崇祯,先后所有本,或无存,或残佚。迄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