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子说志

屈子说志

正文六卷。卷首《征录》一卷,末附宋玉《九辩》等。清陈远新(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远新,字日又,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清诸生,此书从乾隆十三年(1748)秋开始撰写,花了近一年时间,在“读《骚》于今三十余年”的基础上,“参合古诂时解,舍其所害,取其所得”,撰成此书(《自序》,)。书前有乾隆十四年(1749)沈澜序和同年作者自序,下为凡例,详细说明此书注释体例、方法、作品排次等问题,后为目录。全书共八卷,卷首一卷,有《史记·屈原列传》、班固论、王逸序(总序一,散序十七)、刘勰《辨骚》。正文六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从《东皇太一》至《山鬼》,以“之一”至“之九”列出,《国殇》、《礼魂》为“附”);卷三《天问》;卷四《卜居》、《惜诵》、《思美人》、《惜往日》、《抽思》;卷五《桔颂》、《悲回风》、《远游》、《招魂》;卷六《涉江》、《哀郢》、《渔父辞》、《怀沙》,附景差《大招》;卷末一卷,宋玉《九辩》,贾谊《吊屈原文》、《鹏鸟赋》;后为校阅姓氏,跋。此书特点:一是着意屈原作品的写作时代,并根据自己考证对屈原作品重新排序,尤其将《九章》拆散,与《远游》、《招魂》、《卜居》、《渔父》相杂,是历代《楚辞》著作所未见。陈氏对此有详细说明,尽管论据不够充分,可聊备一说。特别是将《九章》分散,与其它同类诗篇相杂,可见不囿于旧说,勇于立新的精神。二是对每篇作品按义分章而注,句有解,章有义,篇首再冠以大义,篇末有结语。对屈原每篇诗作分析得深入、细密。三是刻意求深、求新,不肯蹈袭前人之见。如对依彭咸之解,认为未必是效仿其死;认为“女媭”为屈原侍女,不为无见。故姜亮夫先生赞曰:“然不蹈袭一语,皆出心裁”(《楚辞书目五种》)。但此书亦有牵强之处,如认为《九歌·湘君》“为大婚者所祀”,《九歌·湘夫人》,“为求嗣者所祀”,《离骚》中“高辛”“少康”喻秦,“有虞”指韩、赵、魏三国等,实属荒谬之说。版本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慎余堂刊本,姜亮夫藏一残本。

猜你喜欢

  • 大城县志

    八卷。清张象灿修,刘建等纂。张象灿,陕西咸宁人。举人。康熙八年(1669)任大城知县。刘建,大城人,出身进士。张象灿任大城县知县后,逢康熙十二年(1673)诏谕天下通行修志,其遂将明万历志呈报,遭申斥

  •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三十卷。元汪克宽(详见《礼经补逸》)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

  • 云东拾草

    十四卷。《附录》一卷。明韩世能(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韩世能字存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著有《云东拾草》。世能以鉴藏书画名一时,

  • 乙丙纪事

    一卷。清孙奇逢撰。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号岁寒老人,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因他晚年在苏州夏峰讲学,故当时学者尊称为夏峰先生。明熹宗天启五年(162

  • 周秦刻石释音

    一卷。元吾邱衍(1272?-1311)撰。邱衍字子行,号竹房,又号竹素,人称贞白先生,亦称吾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不仕,授徒以终。通经史百家之言,工篆籀,精文字音韵之学。著作尚有《续古篆韵》、

  • 藤华馆诗稿

    四卷。清张大楠(约1865前后在世)撰。张大楠字梦锡,号幼涵。陕西肤施(今延安)人,生卒年未详。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入词林散馆授编修。与林寿图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乡举同年,又有葭莩之亲。

  • 东汉书刊误

    四卷。宋刘攽(1023-1089)撰。刘攽,字贡父,庆历间进士,熙宁初,知太常礼院,元祐初,召拜中书舍人。享年六十七岁。《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攽《汉书刊误》四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刘攽《东汉

  • 阙子

    一卷。周阙子(生卒年不详)撰。关于《阙子》的撰者名字、里爵已不可考。清人马国翰认为其六国时人。应劭《风俗通义》曰:“阙,姓也,承阙党童子之后。有阙子著书。”《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阙子》一篇。”

  • 尚书天地图说

    六卷。清潘咸(详见《易耆图说》)撰。此书虽借《尚书》之名为名,又以《尧典》经文冠前五卷之首,以《禹贡》经文冠末一卷之首,而实是摘录支离曼衍,自抒己说,与《尚书》经义渺无所涉。而其己说又多逞私臆。如其谓

  • 杨氏全书

    六种,三十六卷。清杨名时(详见《周易札记》)撰。全书所收各种首尾连贯,不自为分卷。第一卷至第八卷为札记,是读《易》、《诗》、《四书》之随笔杂记(其中《易经札记》三卷、《诗经札记》一卷、《四书札记》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