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7)编。方回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此集为唐、宋二代律诗的汇编,所取尽五七言近体。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名集《瀛奎律髓》。创“一祖三宗”
三卷。清吴大廷著。吴大廷字桐云,沅陵人。咸丰举人,官至台湾兵备道。此书以程朱易说为宗,虽对周易进行了章解句读,但只依卦义入义,记其大旨,借以观玩人生事理之凶吉。正如作者所说,著此书的目的是推寻卦画,阐
一卷。清戴清撰。戴清,字静斋,原籍休宁,后迁扬州。是书原分十二卷,自序云“汉人谈经最详典故,宋儒视为粗迹空疏者,未必不有所藉口。我朝名儒辈出,即四子书考据音,不下数十家,流览之下,勤加采录,垂二十载,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吴九龄修,史鸣皋纂修。吴九龄,江苏沐阳县人,贡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府,后升任广东粮驿道。史鸣皋,江苏如皋县人,进士,乾隆三十年(1765)任梧州府同知,三十二年(1767)
八卷。唐罗隐(833-909)撰。罗隐生平见《两同书》(辞目)。罗隐著作很多,《崇文总目》载有《罗隐集》二十卷,《江东后集》十卷,《甲乙集》十卷,《罗隐赋》一卷、《罗隐启事》一卷,《谗书》五卷,但多数
十二卷。明魏校(1483-1543)撰。魏校本姓李,字子才,号庄渠,江苏昆山人。弘治年间进士及第,授为南京刑部主事,历迁郎中,不为太监刘瑾所屈,召为兵部郎,移疾归。嘉靖元年(1522)复起,官至太常寺
二十卷。清金一凤等纂修。金一凤字紫庭,山阴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贡生任兖州知府。考兖州志,创修于明万历元年朱泰,再修于万历二十四年于慎行,三修于康熙二十四年太守张鹏翮。时又过30余年,其间康熙
一卷。文素松撰。素松萍乡(今江西萍乡县)人,文廷式之子。著有《瓦削文字谱》,已著录。此石於民国十九年出土於洛阳,分上下二段,共八百余字。上段归素松所藏,正面十二行,自《易经·下经》之“家人”至“归妹”
十七卷。明高縠撰。生卒年未详。高縠,字克用,江苏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仁宗践阼,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正统中进侍讲学士,擢工部侍郎,入内阁,知制馆。景泰初,进
十七种,一百七十四卷。张凤台编。张凤台字鸣岐,河南安阳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知县、知府等。民国十年至十二年(1921-1923)任河南省省长。丛书汇辑河南乡邦文献,陆续刊印,其中宋代二种;岳珂《玉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