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表注

尚书表注

二卷。金履祥(1232-1303)撰。履祥字吉父,自号次农,两浙路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末元初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履祥少有经世之志,及壮,知世有理学,遂穷究义理,德璠初年曾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入元亦不仕,晚年讲学丽泽书院,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元至正中赐谥文安。《元史》入《儒学传》。所著除《尚书表注》之外,尚有《尚书注》、《大学章句疏义》、《论语孟子集注考证》、《中庸标注》、《仁山集》等。履祥师事王柏、何基,其学以朱熹为宗。早岁作《尚书注》十二卷,翻阅诸家之说,章解句释,训释发明,时有独到见解。晚年“摆脱众说,独抱遗经,复读玩味,”撮其要而为《尚书表注》。该书主要内容为“正句画段,提其章旨与其义理之微,事为之概,考正文字之误(以上引文见《自序》),其说解与蔡沈《书集传》多有不同。此书说解文字,细字标识于四阑之外,自成一例。履祥长于论辩,学识过人,援据考证,于前人旧说多所驳正。唯其过为高论以标新立异,窜改经文以曲就己意,乃此书缺憾。现存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金仁山全书》本、《率祖堂丛书》本、《金华丛书》本等。

猜你喜欢

  • 释谷

    四卷。清刘宝楠撰。刘氏生平著述,见“论语正义”。是编专释谷名。宝楠认为程氏《九谷考》于麦豆麻考证甚详、余则颇多阙略失误,遂广引群书,旁推交通、对程氏之说加以辨证,如谓程氏以“穱麦”为“爵麦”、“穞豆”

  • 卯洞集

    四卷。明徐珊(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徐珊,号三溪,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官湖南辰州府(今黔阳)同知。著有《卯洞集》。是集凡四卷。卯洞在盘顺中里,介于楚、蜀之间。嘉靖间,徐珊用庙工采木于此处。故积

  • 小辨斋说义

    一卷。明顾允成(1554——1607)撰。允成字季时,别号泾凡,江苏无锡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官南康府、保定府府学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罢官后与其兄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平生深恶乡愿道学,认为这种

  • 补阙肘后百一方

    见《肘后备急方》。

  • 论孟精义

    三十四卷。南宋朱熹著。朱熹事详《四书章句集注》条。该书为朱熹所辑录的《论语》、《孟子》十二家解说,共三十四卷,其中《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又各有纲领一篇,未入卷数。初名《论孟要义》,又名《论孟

  • 或庵评春秋三传

    无卷数。清王源(1648-1710)撰。王源字昆绳,号或庵,大兴(今属北京)人。早年任侠,喜谈王霸、兵略及前代典章制度,曾从魏禧学古文,认为“《左》、《史》、昌黎之外,无足重者”,后参与修《明史》,撰

  • 罘罳草堂诗集

    四卷。清隆观易(约1837-1878)撰。隆观易,字无誉,湖南宁乡人。未入仕途。其父为当地豪强所中伤至死,他避仇深山达二、三十年之久,穷困潦倒,每日与二三相知、不涉世事者作诗以排遣幽忧。后知遇同乡人廖

  • 东白堂词选初集

    十五卷。清佟世南编。世南字梅岑,辽宁辽阳人,生卒年不详。世南鉴于唐宋词有《花间》、《草堂》诸集,明词选却无善本;清词家有《倚声》、《今词》二选,但搜罗未富。故与陆进、张星耀商榷去取,合明清词人所著汇为

  • 口译日抄

    八卷。意大利艾儒略、立陶宛卢安德口述,李九标作笔记。艾儒略(详见万物真原),卢安德字盘石,耶稣会士,天启六(1626)年入中国,与艾儒略同在福建传教,崇祯五(1632)年死于福州。李九标字其香,福清人

  • 水利营田图说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见《畿辅水利辑览》条。考此书之作,大旨以为当时水田虽已兴修,而水利之赢缩无常,或有改为旱田者,恐遗迹渐湮,日久则难求访。故取直录各州县之舆地形势及河道源流,计里开方,为图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