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正义

尔雅正义

二十卷。清邵晋涵撰。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又字二云,号江南,浙江余姚人。清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三十八年(1773年)召修《四库全书》,除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文渊阁直阁事。博闻强记,熟通经史,于经专宗训诂,于史继承黄宗羲之学,极为章学诚所推重。于四库全书馆主史部,辑《旧五代史》,史部提要亦多出其手。参与纂修《续三通》、《八旗通志》等;辑《南都事略》未竟而卒;著《尔雅正义》及《孟子述义》、《穀梁正义》、《韩诗内外考》、《南江诗文稿》、《輶轩日记》等多种。邵疏为补郭注邢疏未备之作。是书撰作之例有六:一曰校文、二曰博义、三曰补郭、四曰证经、五曰明声、六曰辨物。黄季刚《尔雅略说》评邵疏得失曰:“清世说《尔雅》者如林,而规模法度,大抵不出邵氏之外。虽笃守疏不破注之例,未能解去拘挛;然今所存《雅》注完书,推郭氏最善;坚守郭义,不较胜于信陆佃、郑樵乎?惟书系创作,较后人百倍为难。故其校文,于经于注多所遗漏,不如严元照《尔雅匡名》、王树楠《尔雅郭注补正》。其博义,于诸家注义搜采不周,不如臧镛堂《尔雅汉注》。其补郭,则特为谨慎,胜于翟晴江之为。其证经、明声,略引其端,而待郝氏抽其绪。其辨物,则简略过甚,又大抵不陈今名。”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谓“此书仍疏郭注,但旧本经文有讹舛,注亦多脱落,二云先据唐石经及宋椠本详为增校。又博采汉舍人、刘歆、樊光、李巡、孙炎、梁沈旋、陈顾野王、唐裴瑜诸君佚注,以郭为主而分疏诸家于下;郭注云未详者,则博征他经之汉人注以补之;《尔雅》缘音训义者颇少,二云更取声近之字,旁推交通,申明其说。书凡三四易稿乃定。”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谓“邵氏《正义》,为纠正邢氏义疏而作。其援引审,一证于群籍,一考求于声韵之递转,体制亦颇矜慎。漏略沾滞之处,或不能免。盖邵氏本精于史学,其书又成于乾隆中叶,当时声韵训诂之学尚未极盛,凭藉未宏,斯成业寡色。宋氏翔凤谓邵氏之书,犹未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者,此也。”邵疏仿唐孔颖达《五经正义》,故谓之“正义”。有《清经解》本、学海堂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又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水层轩刊本附《释文》三卷。

猜你喜欢

  • 吹剑录

    一卷,《吹剑续录》一卷,《吹剑三录》一卷,《吹剑四录》一卷。南宋俞文豹(生卒年不详)撰。俞文豹字文蔚,括苍人。生平事迹不详。自谓以文字之缘,漫浪江湖四十余年,晚年索居京国,专事著述,取苏东坡诗“惟有王

  • 湖上青山集

    一卷。清陈时撰。陈时,钱塘(今杭州)人。《湖上青山集》武堂本。共一卷。兹篇实为山川题咏集。其将与西湖相连属之山,共一百二十六座,各系一诗,并附短序。诗为五言六句,大多劲拔有力,可称佳作。其序则于昔人传

  • 馌■室诗草

    一卷。冯婉琳撰。冯婉琳,生平不详,字佩,山西雁门人,冯习之三女,董香之妻。(《山西通志》作二卷,洪洞董文粲之妻)。此书列入《山石丛书》初编之中,书后有韩坰、张籁所作跋语,共二十三页。此书有民国十四年(

  • 己宽堂集

    四卷。明陈鎏(1508-1581)撰。陈鎏,字子兼,号雨泉,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郊)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陈鎏善书法,与祝允明、文璧先后各成一家。本集所载诗,自嘉靖壬辰(15

  • 音韵学通论

    八篇。马宗霍撰。马宗霍(1897-1976)名承堃,以字行,湖南衡阳人。师事章太炎,历任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精文字音韵之学。尚著《文字学发凡》、《中国经学史》、《说文解字引经考》、《说文解字引

  • 帝学

    八卷。宋范祖禹(1011-1098)撰。范祖禹字梦得,一字淳父,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嘉祐进士,官至祐谏议大夫,礼部侍郎。雍熙三年(1070)参修《唐鉴》,费时十五年成书。史志有著录。是书元祐初年

  • 乐律全书

    四十二卷。明朱载堉(1536-约1610)撰。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乃明代郑恭王朱厚焥之世子。是书于万历间进于朝。《明史·艺文志》作四十卷。考此本所载,凡书十一种,唯《律吕精义》内外篇各十卷,《律学

  • 金渊集

    六卷。元仇远(1261-?)撰。远字仁近,一称仁父。自号山村民。钱塘(今属浙江)人。远在宋咸淳间即以诗名。元至元中为溧阳教授。旋罢。在宋末,与白珽齐名,号曰仇白。元诗人张翥、张羽皆出其门。其诗高雅,无

  • 香域内外集

    十二卷 清释敏膺撰。释敏膺是苏州花山翠岩寺僧。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集是其弟子圣药等人所编。外集皆诗文,凡七卷,内集五卷,皆语录佛经的唱词。僧人以佛经为内学,儒学为外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并加

  • 春秋传议

    四卷。清张尔岐(详见《周易说略》)撰。据清李焕章《张蒿庵处士传》,尔岐“著《春秋传议》,未辍而卒”,且此书亦颇有缺略,大约即尔岐未成之稿。明代以来,沿《春秋》诸家中以胡安国《春秋传》影响最大,故尔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