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古义

尔雅古义

①二卷。清钱坫撰。钱坫(1741或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文字训诂学家。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副贡生,入毕沅幕,后官陕西乾州州判。病归,卒于家。著《说文解字斠诠》十四卷、《异语》十九卷、《诗音表》一卷、《尔雅释地以下四篇注》四卷、《尔雅释义》十卷、《史记补注》一百三十卷等多种。《尔雅古义》略考文字异同及他书可为证佐者,大致精采。其释“神,慎也”一条,引《檀弓》:“其慎也”注,慎当为引,礼家读然;据此知《尔雅》慎字与引通,“通慎”即“神引”。此条各家皆未道及。然如“鳢鲩鲖”以异说为据,亦小疏也。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曰:“此书搜辑群籍,为《尔雅》古义之证。其书较胡氏(案胡承珙)《古义》(案《尔雅古义》)为略,然亦有为胡氏所未及者,如‘贡’之训赐,据子赣名赐,及熹平石经,当作赣。贡乃贡献字。“如”之训谋,据《诗·柏舟》不可以茹,臣工来咨来茹,如茹古通用。其书通计不过数十条,然亦可为研究《尔雅》古义之参考也。”是书有《续清经解》本。②二卷,清胡承珙撰。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御史,转给事中,授福建分巡延建邵道、调署台湾兵备道。后乞假归,究心学术。著《毛诗后笺》三十卷、《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小尔雅义证》三十卷、《补遗》一卷、《求是堂诗文集》三十四卷及《尔雅古义》二卷等多种。胡氏谓《尔雅》为训诂之书,而文字多为后人所乱,草木虫鱼之名,偏旁大半俗增,古文率多改易,其存而可考者希矣。遂本乎此例而广之,为《尔雅古义》一书,凡《尔雅》古义不见于今书者,皆旁搜博引以证明之,如“阳”之训“予”,据郑注《鲁诗》及《易·说卦》虞翻注:阳为自称之词。“苦”之训“息”,据《周礼》注:苦读为盬。又据《诗》王事靡盬。靡盬谓靡有止息也。《尔雅》之“苦”,即《诗》之“盬”。凡此皆证据确凿而不迂曲也。是书为研究《尔雅》古义之善本。初刊于《求是堂遗书》中,复刊在《国粹学报》中。③十二卷,清黄奭辑。黄奭于群经正义、陆氏《释文》、《玉篇》、《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尔雅》佚文,自犍为文学以下凡十家,另有不详名氏者多则。凡所辑录,皆注明出处。有《榕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古易诠

    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孺孝,江苏常州人。邓氏先辑明人《易》说为“今述”若干卷,继辑古今诸家《易》说为《易诠》。按吕祖谦古《易》本次序排列,为上下经、《彖传》、《象传》、《系辞

  • 忠愍公诗集

    三卷。宋寇准(961-1023)撰。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北宋大臣、政治家。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任宰相。寇准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尝以魏征相比。晚

  • 常州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清于琨修,陈玉璂纂。于琨,字景刘,清顺天府大兴(北京市大兴县)人,曾任秘书院中书舍人、湖州府同知、福建盐运司运司,康熙二十九年升常州知府。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武进人。康熙六年进士

  • 春秋疏略

    五十卷。清张沐(详见《周易疏略》)撰。作者认为《春秋》经文出自鲁国史书,《左传》则是孔子所作;他说:孔子抽取鲁史,尊奉为经,而将不能奉为经典的有关内容按年月顺次附录于经文左侧,并命名为“左传”。这一看

  • 姚东泉文集

    八卷。明姚镆(1465-1538)撰。姚镆,字英之(一作字东泉),号东泉,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嘉靖中进左都御史,起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著有《

  • 茶史

    二卷。清刘源长撰。刘源长,字介祉,淮安(今江苏淮安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史》一书。是书卷端题名,自称为“八十翁”,由此可知此书为刘氏晚年而作。书的上卷,主要记载茶品;书的下卷主要记载饮茶

  • 三侠五义

    清石玉昆(详见《龙图耳录》)著。《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是清末著名的侠义小说。此书原为民间流传的评话,后经整理成一百二十回定本,于光绪五年(1879)首次刻印。首署“石玉昆述”,而序则称问竹主

  • 八旗则例

    十二卷。清鄂尔泰等奉敕编。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举人。雍正时任军机大臣。有《西林遗稿》。是书于乾隆六年(1741)修成,共分十二类,每类一卷,分别有职制、公式、户口、俸饷、仓库

  • 六经原流

    不分卷。明吴继仕(生卒年不详)辑。继仕字公信,安徽新安人,经学家。作品有《七经图》、《音声纪元》、《六经原流》等。此书分门别类,考镜源流:首先探讨《六经》源流,其次探讨世人治经源流,然后分别是《周易》

  • 唐代今字尚书残卷

    敦煌本今字《尚书》残卷三,甲卷为《尧典》,乙卷为《禹贡》,两篇都残缺不全。丙卷为《周书》,今存残卷从《多方》起,至《立政》后题而止。甲、乙两卷都是唐高宗以前的写本,丙卷“基”字缺笔,可以肯定是唐玄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