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辨斋说义

小辨斋说义

一卷。明顾允成(1554——1607)撰。允成字季时,别号泾凡,江苏无锡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官南康府、保定府府学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罢官后与其兄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平生深恶乡愿道学,认为这种人占尽世间便宜,害人不浅;对风靡当时不切实际的讲学之风,予以尖锐抨击,提倡扎扎实实做学问。著有《小辨斋偶存》、《小辨斋说义》。《小辨斋说义》一书共计说《易》一篇,说《论语》四篇,大都是借经义针贬时事,激励同仁,感情真挚,言辞激烈。如解说《易》,作者认为,《否》卦初六爻,尚是君子的世界,所以可说是吉;六二爻是君子小人相持的世界,所以可说是吉否参半;六三爻则纯粹是小人的世界,所以是羞,小人不得志,于小人于君子都是好事;小人得志,是君子的不幸,也是小人的耻辱。又说,从小人看君子,见他贫贱也不辞,夷狄也不辞,患难也不辞,在下位也不辞,却似做个难题目;自家只图富贵,只图身居上位,似做个容易题目。不知道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外部条件,而只在人的内心,以我处富贵贫贱夷狄患难,则易;要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来处我,则难。君子居易以俟命,好比是难题目,容易做。这就是认得自己与不认得自己的区别。这些议论都是针对世事,有感而发。解说《论语·管仲成仁》的要义时,作者说,子贡以管仲为“非仁”,孔子也以管仲为“非仁”,虽然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世人尽知,但是毕竟当初欠了一死,还比不上召忽自刎而死,不失却本色,留下三纲五常与当时后世作模样。作者认为,“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一句,形容志士仁人杀身成仁心事如画。作者进一步解释说,当下存心,当机立断,才是真正的死节者;如果事先让人知道,死节一定不成。这层意义的确是这一问题的妙解,即使孔子当初立言未存此心,也不可不作如此看,这样才正可看出古圣先贤的言语,于世道人心的确是大有裨益。顾允成曾说“六经义理亲切,句句是开发我道心,句句是唤醒我人心。处学问不从此入,断非真学问;经济不从此出,断非真经济”,此书阐述经学义理,是此言之实证。有明万历刊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公法内传

    十二卷。卷首一卷。清刘人熙撰。人熙浏阳(今属湖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前有宣统己酉(1909)黄杰序,知草创于光绪甲辰(1904),写定于丙午(1906),至宣统元年己酉(1909)由弟子黄杰付梓刊

  • 金石综例

    四卷。清冯登府撰。冯登府,见《石经阁金石跋文》。书中所收录,上自商、周,下及唐、宋,并旁收东海诸国所出金石。其例差备,缺略甚多。本书可存之价值仅在第三卷以下,泛举了石刻诸品,并详其体例,考古学者偶有一

  • 蒙古律例

    十二卷。清理藩院奉敕修。是书卷一为官衔,共二十四条,包括公主之子、亲王子弟给予职衔、元帝子孙皆为台吉,其臣后裔为塔布囊等,卷二为户口差徭,共二十一条,包括外藩蒙古三年一次比丁、外藩蒙古不准卖与内地旗人

  • 性理字训

    一卷。旧本题宋程端蒙(生卒年不详)撰、程若庸(生卒年不详)补辑。端蒙字正思,德兴(今江西省德兴县)人,朱熹门人,淳熙七年(1180)乡贡,补太学生,后以对策不合去,不复应举。著有《毓蒙明训》。若庸字达

  • 兵迹

    十二卷。清魏禧(1624-1681)撰。魏禧,字冰叔,江西宁都人。儿时不乐嬉戏,嗜古论史,年十一,补县学生。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躬耕自食,发奋读书,“三魏”之名遂遍海内,尤以魏禧才学特高,学者又称勺

  • 梅窝词抄

    一卷。清陈良玉(生卒年未详)撰。陈良玉字朗山,辽宁铁岭人。此书收词四十七阕。慢词居多,有清雅处,有精整处,有奔放处。皆宗法朱彝尊、厉鹗。观〔三姝媚〕、〔念奴娇〕、〔高阳台〕诸阕,即可知。要而论之,其词

  • 王舍人诗集

    五卷。明王绂(1362-1416)撰。王绂一作芾,字孟端,江苏无锡人。别号友石生,又曰九龙山人,鳌叟,后以字行。洪武中,征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今山西朔县)十余年。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官至中

  • 释名补遗

    清毕沅辑。凡群书中引《释名》,而为今本《释名》所无者,悉为辑出。所辑各条为展转传钞之所漏略者。《释天》补五条,《释恣容》补二条,《释亲属》补一条,《释饮食》补一条,《释衣服》补一条,《释宫室》补二条,

  • 俗书刊误

    十二卷。明焦袪(1540~1620)撰。焦袪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学者,著有《俗书刊误》、《易筌》、《庄子阙误》、《老

  • 天竺山志

    十二卷。清管庭芬撰。管庭芬,字芷湘,浙江海宁人。天竺山在杭州府钱塘县西十二里。管庭芬爱天竺山,因撰此志。然未刊行而管氏逝。仁和曹籀乃继为之,删繁复,订讹误,厘为十二卷,而成此书。《天竺山志》光绪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