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义证

小尔雅义证

①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胡承珙撰。胡氏生平见“尔雅古义”条。是书成于道光七年(1827年)。胡氏自序云:“曩见东原戴氏横施驳难,仅有四科,予既援引古义,一一辨释,因复原本雅故,区分条流;又采辑经疏选注等所引,通为义证,略存旧帙之仿佛;间执后儒之訾议,将有涉乎此者,庶其取焉。”可知胡氏此书,校勘注疏之外,尚通过辨误析疑,以证明《小尔雅》“犹系完书,未必多所窜乱也”。《义证》取证丰富,其所征引,有《尔雅》、《毛传》、《方言》、《说文》,以及郑玄、高诱、刘熙、王逸、服虔、应劭、郑众、贾逵、马融、赵岐等人注解之文,复广泛援引魏晋隋唐注疏采用《小尔雅》之例。丰赡的引证使胡氏疏证翔实严谨。《义证》运用大量训诂材料,对《小尔雅》或订正讹误,或申发故训,使诸多疑义涣然冰释。《义证》亦颇多失误,如对某些虚词训释不确;对连绵词、叠音词的性质认识错误,往往拆骈为单;使用术语有不相一致之处等。《小尔雅义证》虽有缺点,但仍是一部杰出的《小尔雅》注本,也是清代一部有价值的训诂学著作。胡朴安评价云:“胡氏王氏之书(案:王煦有《小尔雅义疏》),皆感戴氏之驳难而起,故其搜集证据极为周密,而胡氏之书尤详,采辑经传疏选注,计千数百条。胡氏自谓‘略有旧帙之仿佛,间执后儒之訾议’可见其精心注意之作也。”(《中国训诂学史》)是书有《墨庄遗书》本、求是堂刊本、《聚学轩丛书》本,及据《墨庄遗书》本校刊之《四部备要》本。《四部备要》本易得。②十三卷。清胡世琦撰。胡世琦(1775-1829)字伟人、一字伟臣、号玉鐎,一作玉樵,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山东费县知县。先后问学于姚鼐、程瑶田、洪亮吉、段玉裁等,其学能以声音、文字通训诂。另著《三家诗辑》,未竟而卒。是书依《小尔雅》原书篇目,博引古代字书辞书类书等疏通证明之,间亦纠正传本讹误。能以古音求古义,校释均精审,学者称之。段玉裁《与胡孝廉世琦书》云:“玉鐎孝廉足下,洛诵大著,真《小尔雅》之功臣也,校之也精矣,考之也博矣。援郑众、马融、贾逵《周礼注》以证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方六寸,皆不与郑康成氏同;又援《太平御览》引薮二谓之缶,证今本衍‘有半’二字,匊二谓之豆,证今本‘匊四’之误,钟二有半谓之秉,证今本夺‘有半’二字。东原先师所诋訾者,皆非本书之过,足见细心综核之美矣。”(《经韵楼集》卷五)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云:“与胡氏承珙同为《小尔雅》之学,又有胡氏世琦。世琦与承珙同族同时。所著之书亦名《小尔雅义证》。著书之时,承珙在京,世琦在里,各不相谋。其书与世琦之书互有异同,如《广诂》:‘掠,取也。’承珙引《说文》:‘掠,夺取也。’此字乃新附,非许书之旧,不得竟据为《说文》。世琦谓‘掠’字《说文》所无,‘掠’即‘倞’之或体。《说文》:‘倞,强也’。掠取犹言强取,古声同也。……凡此皆纠承珙之违。”是书原未刊刻,道光十八年(1838年)朱珔序存于《小万卷斋文序》中,刘聚卿刻《聚学轩丛书》取宋序附刊于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后。《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谓是书有台湾文海出版社《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云是本且附以洪亮吉、段玉裁《论小尔雅书》各一篇。

猜你喜欢

  • 庆远府志

    ①十卷,清李文琰修,何天祥、朱桐、莫景隆纂。李文琰,字玉重,石首(今湖北石首)人,贡生,乾隆十八年(1753)庆远知府。何天祥,修仁(今广西荔浦)人,贡生,庆远府训导。朱桐,广西临桂人,举人,教谕。莫

  • 困勉斋私记

    四卷。清代阎循观撰。阎循观见《春秋一得》条。此书是作者的儒学札记,原本只有三卷,一为“困勉斋私记”,二为“困勉斋记忘”,三为“求心录”,作者去世后,其同学韩梦周进行整理重新编定为四卷,即为此本,定名为

  • 福堂寺贝余

    五卷。明茅元仪(详见《嘉靖大政类编》条)撰。此书首茅元仪自序中说:“崇祯三年,余守大将军,以傲罢,为头陀于是寺,有所感而识之。”也就是说,此书是茅元仪罢官后所作。内容杂记古今,语无伦次,议论也多偏颇。

  • 土官底簿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有是书跋,只称钞于海盐郑氏,亦未言作者为何人。本书专记明朝嘉靖以前各省土司之情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

  • 画谱

    六卷。不著撰人姓名。书中唐六如(唐伯虎)画谱一卷,五言唐诗画谱一卷,六言唐诗画谱一卷,七言唐诗画谱一卷。木本花谱一卷,扇谱一卷。每卷开头各有小序。按书题六卷,查书内容为七卷,不知何故。此书《四库全书总

  • 四书通义

    ① 二十卷。明刘剡撰。刘剡字用章,休宁(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对倪士毅《四书辑释》加以订正,另补充了金履祥《大学疏义》、朱公迁《通旨约说》、程复心《四书章图》、史伯璿《四书管窥》、王元善《四

  • 周易说统

    十二卷。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今浙江余杭)人。此编以程颐《易传》、朱熹《本义》为宗,凡诸儒说理可以互相参证处,也旁采并存,标为四例。与《本义》相左但理有阐发处,称“附异”。其互有异同,但与传义

  • 易纂言

    十二卷。元吴澄(1249-1333)撰。吴澄字幼清,号草庐,崇仁(今属江西抚州)人。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至元中,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至大元年(1308年),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英宗

  • 四书益智录

    二十卷。清桂含章撰。桂含章字鉴亭,号坤三,安徽石棣(今安徽太平)人。是编有近乎讲章者,有类似语录者。大抵近乎讲章者,流于浅陋;类似语录者,陷于玄虚。其《论语》“曾子吾日三省”章,引外国人利玛窦说,谓“

  • 张氏易学十一种

    西十四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儿童时代便能读《易》,年14作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精散文,工诗词,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又与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