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堂诗集
一卷。清朱成点(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宋成点字司衡,宁乡(今山西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详。朱成点累试不第,老于诸生,工诗。著有《宁远堂诗集》。是集为其自编。其诗风平衍,无特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清朱成点(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宋成点字司衡,宁乡(今山西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详。朱成点累试不第,老于诸生,工诗。著有《宁远堂诗集》。是集为其自编。其诗风平衍,无特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四卷。《周易本义原本》十二卷。董养性撰。朱彝尊《经义考》列于明代,四库臣列于元末,考证说:元末有董养性,字迈公,乐陵人。至正中曾作昭化县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终
五卷。清朱瓒撰。朱瓒字霑,全椒人。此书成于乾隆五年(1740)。不讲河、洛,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颇能芟除枝曼。只是逐句诠释,辞义虽然洁净,但不精微。《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二卷。唐傅奕(555-639)校定。傅奕,隋唐之际相州邺(今河南临章)人,通晓天文历数,入唐后为太史令,好老氏之学,反对佛教。据《旧唐书·傅奕传》记载,傅奕曾多次上疏言佛教之害,并集魏晋以来驳佛教者为
一卷。清何其杰(生卒年不详)撰。其杰字俊卿,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何氏自序云,同治十三年(1874)从京师返里,发现已就外傅的长孙炳森不会使用《说文解字》,正如黎永椿所说“少读《说文》苦难寻检”,“因
二十卷,宋李攸撰。李攸,字好德,江阳(今四川泸州市)人。其生卒年月不详,曾官承议郎。其书原共有六十卷,前三十卷流行后,后三十卷因书中有涉及秦桧的内容,而未能公诸于世。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
十卷。清李钧简撰。钧简字秉和,湖北黄冈人,乾隆进士,官至卿贰。作者以为《易》为五经之原,论语学易章后,继言诗书执礼,故依通行注疏之顺序,博采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孟子、国语、大戴记、尔雅、逸周书、
一卷。明华允诚(1558-1648)编。允诚字汝立,号凤超,江苏无锡人。天启二年(1662年)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明亡后,因不肯薙发,被执金陵而死。著有《四书大全参补》等。谱立高攀龙(1562
四十卷。南宋熊克撰。克字子复,建宁府建阳(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进士。历任校书郎、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知台州等职。卒年七十三。好学能文,博闻强记,尤熟于朝章典故。曾著《九朝通略》、《中兴小纪》、
八卷。清黄遵宪(1848-1905)撰。黄遵宪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人。以举人捐道员衔,曾任驻日本参赞,后调任驻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1896年和梁启超、汪康年创办《时务报》,推行新政,提倡
二十卷。《补遗》一卷。清李兆洛(1769-1841)撰。李兆洛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学者称养一先生。客居武进(属江苏境)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改庶吉士。官凤台知县。工诗古文,精考证,尤长于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