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堂诗集
六卷。清沈季友(1652-1698)撰。沈季友,字客子,平湖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副榜贡生。沈季友为陆葇之婿,与汪琬、毛奇龄以诗相唱和,毛奇龄以“才子”待之。此集一至三卷为《南旋集》,四至六卷为《秋蓬集》,由其孙沈钥合刊。毛奇龄为《学古堂诗集》作序。徐世昌引沈德潜语称,其五古诗风“清峻遥深,追踪嵇阮”,歌行“曲折顿挫,变化百出”,近体“清音逸韵,追琢功深,最近大历十子”,评价不低(《晚晴簃诗汇》)。沈季友的诗对清初社会现实矛盾有所表现,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有清乾隆间刊本。
六卷。清沈季友(1652-1698)撰。沈季友,字客子,平湖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副榜贡生。沈季友为陆葇之婿,与汪琬、毛奇龄以诗相唱和,毛奇龄以“才子”待之。此集一至三卷为《南旋集》,四至六卷为《秋蓬集》,由其孙沈钥合刊。毛奇龄为《学古堂诗集》作序。徐世昌引沈德潜语称,其五古诗风“清峻遥深,追踪嵇阮”,歌行“曲折顿挫,变化百出”,近体“清音逸韵,追琢功深,最近大历十子”,评价不低(《晚晴簃诗汇》)。沈季友的诗对清初社会现实矛盾有所表现,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有清乾隆间刊本。
一卷。宋高观国(约1190前后在世)撰。高观国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工词,其词以咏物著称,所咏多为幽花香草,设想造语,力求雅洁,而往往拙于炼意造境,辞句上尽力雕凿,有情不胜
二卷。元魏释昙鸾(476-542)撰。昙鸾,生于今山西省大同市的雁门,因家近五台山,自小听说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使幼小心灵对佛教神奇打下深刻烙印。十余岁时,即登山访寻,各见遗迹,依佛教出家。由于
①一卷。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此书始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录为《集注阴符经》一卷,题太公、李筌、杨晟等十一家注,无集撰者姓名。宋人研究著录《阴符经》,据十一家注
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元卿字调父,号旋宇,又号沪潇。江西安福人。隆庆四年(1570)举人,会试,以极论时政落第,遂绝意仕进,从刘阳学。万历时,赵用贤、汪以道以刘与邓元锡、王之士为“海
二卷。作者不详。记宋大臣韩琦事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为是其家所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认为是韩琦子忠颜所撰。又《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均作十卷,传世明、清刊本及《韩魏公集》中所录亦为
七卷。元司农司编纂。司农司为元政府主管农业的行政机构。司农司的设立对于元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王磐《农桑辑要原序》云:“……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农司诸公又虑
一卷。明邓渼撰。邓渼字远游,自号箫曲山人,建昌(今江西黎川)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因忤魏忠贤,谪戍贵州。崇祯初,放还卒。著有《大旭山房集》。是集皆散体
四卷。《别集》一卷。宋姜夔(1163-1203)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其生平详见《绛帖平》(辞目)。是集共四卷,均为其乐府词。姜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重。词亦
《神农本草经赞》三卷,《月令七十二候赞》一卷。清叶志诜(生卒年不详)撰。叶志诜字东卿,湖北汉阳人。官至兵部郎中。博学好古,为金石专家,收藏颇丰。其子名琛,官至两广总督。叶氏重视养生、针灸之术。著有《观
一卷。宋洪迈(1123-1202)撰。洪迈生平详见《史记法语》条。此集为洪迈从《容斋五笔》中掇其论四六之言别为一卷。疑与《容斋诗话》为同时所辑。《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所论较王铚《四六话》、谢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