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援神契

孝经援神契

① 一卷。撰者不详。是书凡二十条。其中一条云“伏羲大目,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斗唇吐教,陈机授度”。此条“伏羲大目”四字,“斗唇吐教,陈机授度”八字,《群书征引》中无。又“奎主文章,苍颉效象,洛龟曜书,丹青垂萌画字”条,《天中记》引“仓颉效象”下多“是也”二字。又“明堂之制,东西九筵,筵九尺也。明堂东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尺,故谓之太室”条,《御览·礼仪部十二》有此条,其中“长”字作“丈”,有误。此书版本为《说郛》本。② 三卷。明孙珏编辑。是书分三卷,大约以涉及天地时令者,为上卷。涉及帝王礼制者,为中卷。涉及六经及物理者,为下卷。各卷每条之下,多按语,其按语援引似乎十分广博,但驳杂不切当,难免累赘。按语中间或有称“贲居子曰”。贲居子,当为孙珏自号。所辑不著明出处,其中纬谶互相混杂,且多伪脱。该书版本为《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是书基本上本于赵在翰所辑,又校之以《古微书》及清河郡本。在翰所辑各条,均注明出处,而后二者则没有。黄氏取二书与赵本同引者及有异文者俱注于下,以资参证。凡《古微书》与赵本同引者,共一百一十七条,其中有异文者七十五条。清河郡本与赵本同引者,共六十三条,其中有异文者,四十六条。除此之外,黄氏所采,也有不同于赵本的,或增其字,或删其字,或引文有异。是书于赵辑之外,又增多五十条。除“王者德至于天则日抱戴”附于“黄气抱日”条后,其余四十九条,则接于赵辑之末。赵本所漏略或所录不全的注语,黄氏均一一补足。对赵本原有考证所标“在翰按曰”,是书则用其语而删其名,但全书并不提及赵本,未免有掠美之心。该书版本为《汉学堂丛书》本。④ 一卷。清赵在翰(详见《孝经纬》)编辑。是书所辑凡一百六十九条,附宋均注一条,逐条注明出处。他书互引有同异者,皆详具条下。间或下一按语,按语有的证明经义,有的征引典故,有的注解深奥的文字,有的订正伪字。诸如此类,都可以见出在翰对于纬学的深厚功力。是书开篇“天子孝曰就”一条,宜以礼祭统所引为准,“就”言为“成”,“天子德被天下”,系邢昺孝经疏语,是为纬文作解,书中连引,不正确。另外,是书采证孙珏《古微书》数处,未可据为典要。该书版本为嘉庆刊《七纬》本。⑤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孝经雌雄图》)编辑。是书题为魏宋均注,以孙珏《古微书》为底本,因而开头就录“贲居子曰”,以作解题。其实孙珏所说,不过望文生义,不足为据。国翰对所采诸条,均注明出处,出处不明者不收。于孙珏所辑之外另行增补者,也都另加标明。书中将“周公郊祀后稷”条收入“敢问”章,将“刑者也”条收入“五刑”章。二章之外,一概归于杂篇。所引诸书,增删颇见斟酌。是书首条之下,别引《后汉书·郊祀志注》以解本条,可视为蛇足。该书版本为玉函山房刊本。⑥ 一卷。清乔松年编辑。是书所辑凡一百三十四条,条下各注明出处,兼及他书互引之异同。“《春秋》设三科九旨”条下缺注出处,应为公羊疏。有的条下间或有辑者所做的考证。如御览诸书、天中记诸书、《白虎通》以及《礼祭统疏》等所引,原引并未指为援神契。辑者经考初学记》、《唐类函》、《汉官仪》诸书,对句法相合或句义相合者仍加以连缀,对误连为纬文者加以删削,对可疑之注低一格存而不论。凡此均可见出谨慎不苟。书中引《渊鉴类函》一条,引《字典》一条,因所引二书成于近代,必由转引而来,宜寻求其出处。该书版本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纬捃本。

猜你喜欢

  • 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六卷,《本义》一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张氏自称于仲景书致力最久,历经十二寒暑,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撰成此书。后又历经数年,虑有未尽之意,复聚同学及门人参正讲求,

  • 禅门口诀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禅门口诀》一书,是智门人弟子杂记其平时教诫及问答内容的书。全书有二十二则,约五千余言,皆说六妙门中调息治病之事。晓知出家僧人习禅坐禅应注意身

  • 俄国新志

    八卷。英国人该勒低撰。英国人傅兰雅(John Fryer)、程潘松同译。书八卷,列目十六章。卷一,第一章,记地面积及人数。卷二,第二章,记制造工艺及地产之物。卷三,第三章,记通商贸易并船务。卷四,第四

  • 丧服世行要记

    一卷。南齐王逡之撰,清马国翰辑。逡之生卒年不详,字宣约,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官至光禄大夫,加侍中。其事迹载入《南齐书·文学列传》,传称王俭撰《古今丧服集记》,逡之难俭十一条,更撰《世行》五卷

  • 说文字通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

  • 曝书亭词拾遗

    三卷。附《志异》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清翁之润辑录。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初学者,词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预修《明史》。著有《曝书亭

  •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

  • 夏小正正义

    一卷。清王筠(详见《毛诗重言》)撰。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其对金履祥、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是非互见者辨之,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书前有咸丰二年(1852)自序,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

  • 续齐谐记

    一卷。南朝吴均(469-520)撰。吴均字叔庠,吴兴故彰(今浙江安吉西北)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家世贫寒,好学有俊才,善于写文章。《梁书》本传说:“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号为‘吴均体’”。

  • 读史大略

    六十卷,附录一卷,清张白撰。张白,字介臣,号定峰,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县学生,肆力于学,尤精于史,于是穷四十年精力写成《读史大略》一书,另附子晋《史略》一卷。此书从开天辟地的远古时期,直至元末,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