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

孝经

① 一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条。该书用吴澄考定之本,而略为推衍其义。凡题姓名者,皆澄之原文。自己所加则称“轼案”。书前有自序、梁份序、殷元福序。该书不标目第,自称为“朱某学”。盖从汉儒传经不立名目之例,亦仿何休注《公羊传》称“何休学”。② 三本,管窥一卷。清吴隆元(生卒年不详)撰。吴隆元,详见《易宫》条。该书首为《孝经今古文考》,次为古文本,再次为今文本,复次为朱熹《孝经刊误》本。其大旨以古文为是,从朱氏刊误本用古文。③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孝经集灵节略》)订正。本书《孝经》本文与今本无异,只是“事君”章列第十六,“感应”章列第十七,依虞淳熙所更定章次,而与今文倒置。书首有诵经威仪,教人每日清晨盥栉盛服上香,向北礼拜毕,再面北默坐,闭目存想;又教人逆想在母胎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的情形,到此情志俱忘,只有绵绵一气,忽然自生欢喜。诵经威仪参合进了基督教徒的礼拜仪式与佛教修止观之法,已非儒家所固有。该书版本为陈氏所刻《宝颜堂秘籍》本。④ 不分卷。清黄奭(约1790-1860)编辑。黄奭字石原,原籍歙县,寄居甘泉(今属陕西)。一生以读书稽古为乐,专事辑佚古书,凡二百八十余种,辑有《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目录》等。是书共二十七条,系集诸书引孝经纬孝经说之文而成。书名作孝经而不附以纬字,似不甚当。书中荒诞无稽之文甚少,以训释之语为多。辑本中亦有注、疏相混,引语不明之处,当做修正。该书版本为汉学堂辑本。

猜你喜欢

  • 菌阁琐谈

    一卷。清沈曾植(1851-1922)撰。沈曾植字子培,别号乙盦,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总理衙门章京。著有《蒙古源流笺证》、《元秘史笺证》、《海日楼

  • 礼记审度

    四卷。彭颐(生卒年不详)撰。颐字观吉,清江南山阳县(今江苏怀安)人。书首有《自序》谓“国家取士于四子书命题者三,经义命题者四。(此乾隆五十二年以前未改《五经》各出一题之制。)是经义与四子书并重,未始稍

  • 阳山志

    三卷。明岳岱撰。岳岱,邺郡人。阳山在苏州府城西北三十里。高八百五十丈。周围四十五里。东面阳,故名曰阳山。盖取山之东为朝阳,山之西为夕阳之义。以其远观有四面飞动之势,又名之为四飞。越绝书夫差自杀,越人葬

  • 读春秋管见

    十四卷。清罗典(生卒年不详)撰。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湘潭(今湖南湘潭)人,乾隆辛未(1751)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鸿胪少卿。《读春秋管见》一书,纯粹以作者本人的主观臆见解经,既不守《春秋》

  • 说文解字辨证

    十四卷。近代陈衍撰。陈氏生平著述,参见《说文举例》。是书为陈氏董理《说文》之作。其自序谓:“有清二百余年,汉学昌明,人以不识字为耻,治《说文》者家数林立,若段若桂若朱若王若苗,其尤著者,宜乎明辨以析如

  • 三长物斋丛书

    二十八种,二百六十七卷。清黄本骥编。黄本骥,字仲良,号虎痴,湖南宁乡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教谕,著作有《圣域述闻》、《嵰山甜雪》等。丛书所收著作,多为目录、表志,其中大部分为其自著。如《历

  • 蒲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巫慧修,王居正纂。巫慧字颖超,号鲁亭,安徽凤阳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十四年(1749)任知县。《蒲县志》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十大纲,七十五目,分为:卷

  • 说文古本考

    十四卷。清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沈涛原名尔政,字西雍,号匏庐,嘉兴(今属浙江)人。乾隆元年(1736)一甲三名进士,由知县历官江西道员。学尚考订,兼嗜金石。著作尚有《论语孔注辨伪》、《常山贞石志》、《

  • 黄帝阴符经集解

    见袁淑真《阴符经集解》。

  • 沧来自述年谱

    不分卷。清于鳌图(1750-1811)自述,其子于定保续编。鳌图字伯麟,号沧来,汉军镶红旗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曾任江苏震泽、昭文、长洲等县知县,太仓知州,徐州知府,官至江苏按察使,此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