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

孝经

① 一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条。该书用吴澄考定之本,而略为推衍其义。凡题姓名者,皆澄之原文。自己所加则称“轼案”。书前有自序、梁份序、殷元福序。该书不标目第,自称为“朱某学”。盖从汉儒传经不立名目之例,亦仿何休注《公羊传》称“何休学”。② 三本,管窥一卷。清吴隆元(生卒年不详)撰。吴隆元,详见《易宫》条。该书首为《孝经今古文考》,次为古文本,再次为今文本,复次为朱熹《孝经刊误》本。其大旨以古文为是,从朱氏刊误本用古文。③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孝经集灵节略》)订正。本书《孝经》本文与今本无异,只是“事君”章列第十六,“感应”章列第十七,依虞淳熙所更定章次,而与今文倒置。书首有诵经威仪,教人每日清晨盥栉盛服上香,向北礼拜毕,再面北默坐,闭目存想;又教人逆想在母胎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的情形,到此情志俱忘,只有绵绵一气,忽然自生欢喜。诵经威仪参合进了基督教徒的礼拜仪式与佛教修止观之法,已非儒家所固有。该书版本为陈氏所刻《宝颜堂秘籍》本。④ 不分卷。清黄奭(约1790-1860)编辑。黄奭字石原,原籍歙县,寄居甘泉(今属陕西)。一生以读书稽古为乐,专事辑佚古书,凡二百八十余种,辑有《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目录》等。是书共二十七条,系集诸书引孝经纬孝经说之文而成。书名作孝经而不附以纬字,似不甚当。书中荒诞无稽之文甚少,以训释之语为多。辑本中亦有注、疏相混,引语不明之处,当做修正。该书版本为汉学堂辑本。

猜你喜欢

  • 魏稼孙全集

    无卷数。清魏锡曾(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杭州市杭县)人。是书凡四种:《绩雨堂碑录》、《绩雨堂题跋》、《绩雨堂诗存》、《绩雨堂文存》。《碑录》数百篇,包括:隋、唐等各朝碑录,按

  • 易就

    六卷。明徐世淳(1584-1641)撰。世淳字中明,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官至随州知州,张献忠攻随州时战死,赠太仆寺卿,事迹见《明史·忠义传》。该书似儒家之语录,又似禅家之机锋,不

  • 沙州地志

    一卷。该志首尾残缺,不著撰人姓名,据莫高窟条称,至今大汉乾珮二年(949),而知此书作于五代时后汉隐帝乾珮二年。该书较《沙州都督府图经》与《敦煌录》均为简略,文辞也不及二书优美,且传写多误。如玉女泉误

  • 畸人十篇

    二卷,附《西琴曲意》一卷。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共二卷,十篇,体载采取自设问答的形式,以申天主教之说。第一篇为人寿既过,误犹为有;第二篇谓人

  • 曲品

    二卷。明吕天成(1577?-1614?)撰。吕天成字勤之,别号棘津,又号郁蓝生,东海余姚(今属浙江)人,诸生,工古文辞,幼年嗜曲,稍长即能填词。有《烟鬟阁传奇十种》及其他小剧二三十种。《曲品》分上下二

  • 竹书统笺

    十二卷,清徐文靖撰。文靖曾著《禹贡会笺》。是书作于孙之騄考订竹书以后,亦因伪沈约注为之引证推阐,首仿司马复补《史记》例,作伏羲神农纪年,题曰前编,而自为之注。多据毛渐伪三坟,殊失考正。次为杂述,述竹书

  • 礼稽命征

    不分卷。清黄奭辑。黄奭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以天人感应学说论历代礼制的变化,其核心思想大意是:王者制礼作乐本之于天命,然而天命不常,因之历代礼制都有增损、改易。如:唐虞五庙是亲庙四种加始祖庙,其后夏、

  • 夷齐考疑

    四卷。明胡其久(生卒不详)撰。胡其久,崇德(今浙江省桐乡县)人。明隆庆年间(1567)举人,官至陇南知县。当时世间所传伯夷、叔齐的事迹、世系、名姓、字号大都出自《韩诗外传》或《吕氏春秋》,并各有附会增

  • 四书述要

    十卷。清杨玉绪撰。玉绪字诞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是书首有玉绪自序,略谓“于当代诸贤著说,随见随录,散者聚,迂者切,晦者显,疑者决,约而能该,脉络接续,故曰述要。”是书分上下截,下截全列经注,上

  • 春秋释地韵编

    六卷。清徐寿基撰。寿基字桂珤,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著有《经义县解》、《甲子纪年表》、《玩古》、《续广博物志》、《旷论》、《酌雅堂骈体文集》等。《春秋释地韵编》卷首为《地名汇览》,将春秋时周及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