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林

字林

一卷。晋吕忱(生卒年不详)撰。吕忱字伯雍,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人,《韵集》作者吕静之兄。此《字林》一卷见于丛书《说郛》卷八十五,后收入《青照堂丛书》摘三编第四函。其所分部有五:分毫字辨,音同画异、音义异同、画同音异,一字数音。这“一字数音”条竟全用元黄公绍所撰《古今韵会》部次,显然不是出自晋人吕忱之手。按《说郛》元末陶宗仪编,早已亡佚,今所传者系近人据明抄本配齐,故而这《字林》一卷很可能是明人伪托。考《魏书·江式传》云:“延昌三年(514)三月,或上表曰:‘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按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而后《字林》卷数说法不一,《隋书·经籍志》谓七卷,《旧唐书·经籍志》谓十卷,《宋史·艺文志》谓五卷,皆非一卷,卷帙较为繁富。《唐六典》云:书学博士以石经、《说文》、《字林》教士,科举考试要考《说文》六帖,《字林》四帖,《字林》的价值几与《说文》相等。《字林》大约亡佚于宋元之间,据李焘所述,南宋时传本已趋于散落,至元,戴侗《六书故》备载《说文》、《玉篇》、《类篇》诸书,唯独不及《字林》,显然《字林》已不传了。因此明代修《永乐大典》,于每韵每字之首胪列见存小学之书,略无遗漏,唯独不见《字林》。既然如此,《说郛》何从采收《字林》?其中一卷必为后人伪托无疑。唐封演《闻见记》卷二云:“晋有吕忱,更按群典搜求异字,复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诸部皆依《说文》;《说文》所无者,是忱所益。”由此可见,《说郛》之中的《字林》一卷,与吕忱原书面貌全非,毫不相干。清代治《字林》的学者,大都从辑佚入手,任大椿之《字林考逸》最为善本。

猜你喜欢

  • 对数简法

    二卷,续一卷。清戴煦(1805-1860)撰。戴煦初名邦棣,字鄂士,号鹤墅,又号仲乙,钱塘(今杭州)人。他早年研习中算,与谢家禾相善,家禾死,校刻其遗书,并著有《重差图说》、《勾股和较集成》、《四元玉

  • 魏三字石经尚书残石

    一册(玉简斋影印本)。罗振玉影印。首册印原石,次取剪装本依原石字体尺寸影印。末有宣统丁巳闰月罗氏跋。石刻为魏正始中所刻石经《尚书·君奭》残字,每字以古文、篆、隶三体书写,先为古文,次为篆、隶。合计三体

  • 书经衷论

    四卷。清张英(详见《易经衷论》)撰。此书不载《尚书》全文,仅于每篇标立题目,逐条说解。其所说解,计虞书六十三条、夏书三十二条、商书五十二条、周书一百六十七条。该书说解,博采前人旧说,不为门户所拘,亦不

  • 八指头陀诗集

    十卷。清代释敬安(1851-1912)撰。敬安,俗姓黄,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幼年父母双亡。同治七年(1868)投湘阴法华寺出家,拜东林长老为师。于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学禅守戒,遍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乾隆九年(1744)奉敕撰。本书详载满洲氏族源流,一一考其异同分合,胪列其世系。蒙古、高丽、尼堪之久隶八旗者,亦追溯由来,附注于末。每姓取勋劳昭著者列于首篇,各系以小传,其子孙世袭官爵依次排列

  • 定庵类稿

    四卷。宋卫博撰。卫博,生卒年、字、原藉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前后在世。其生平履历及事迹亦不详,仅知其曾参戎幕,奉使至金,未行而止。乾道四年(1168),以枢密院编修官致仕。卫博擅长表奏四六,所作大多

  • 桐阴旧话

    一卷。宋韩元吉撰。韩元吉字无咎。宰相韩维玄孙,官至吏部尚书。自号南溪居士,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小集》等。《桐阴旧话》所载为韩氏家事世旧闻,从韩亿到韩综、韩绛、韩绎、韩维、

  •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小桐庐诗草

    十卷。清袁景辂(1724-1767)撰。袁景辂,原名元辂、景曹,字质中,号朴村。江苏震泽(今属吴江)人。清乾隆年间诗人。弱冠补震泽县贡生。自少嗜书如命,喜购典籍,古今兼备。搜访乡里前辈诗人遗稿,编纂成

  • 论语异文考证

    十卷。清冯登府(1780-1840)撰。登府字柳东,号云伯、勺园,浙江嘉兴人。清古文家,精通经义诸子,古文宗桐城派,善诗词。著有《石经阁诗文集》。《论语》初有齐、古、鲁三家,魏时何晏集八家之说成《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