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采风类记
一册。清张大纯纂。大纯字文一,号松斋,长洲县人。辑有《三吴采风类记》。此书未分卷,亦无目录。其记载次序为苏州府治、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州、崇明,其记载内容为府、州、县治之建置沿革、学、山川、村、镇、园宇、桥梁、寺庙、冢墓。时令风俗,则惟于郡治下略加叙述。此书凡所采录,多本诸明代以前各方志,疏证亦皆明确,为后来修苏州郡县志者所援引。
一册。清张大纯纂。大纯字文一,号松斋,长洲县人。辑有《三吴采风类记》。此书未分卷,亦无目录。其记载次序为苏州府治、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州、崇明,其记载内容为府、州、县治之建置沿革、学、山川、村、镇、园宇、桥梁、寺庙、冢墓。时令风俗,则惟于郡治下略加叙述。此书凡所采录,多本诸明代以前各方志,疏证亦皆明确,为后来修苏州郡县志者所援引。
八卷。清毛奇龄(见《乐本解说》)撰。是书尊崇康熙皇帝对乐的主张,附以己见。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徵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徵为七调。又认为前人以变宫在宫前、变徵在徵前为谬,而将二变移于二正之后。
十六卷。清邓性修,李焕章纂。邓性,江西南昌人,进士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临淄知县。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明末诸生,一生致力于诗词古文。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
八卷。清崔应阶、梁鸿翥同撰。其书为乾隆六次东巡,御制碑文、题咏、勒石专集。首列编目,1-6卷,依十二年(1748)、十六年(1751)、二十一年(1756)、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
二卷。明周岐凤撰。其生卒年及事迹无可考。据王英等人序文可知其为吉水(今属江西)世家,自教官为县佐为国子学正。永乐初两迁为王府纪善,作《宝贤堂箴》,以示规讽,仁宗欲用之,后以荐起,为兵部职方员外郎。是集
十二卷。明张凤翼(1527-1613)撰。张凤翼字伯起,号灵虚,长洲(今江苏南京)人。嘉庆四十三年(1564)举人。张凤翼著有传奇《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灌园记》、《虎符记》等(合为《阳
五卷。尉缭撰。其生卒年及籍贯皆不详。班固《汉志》杂家类《尉缭》下注云“六国时人”。颜师古注引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学”。除此记载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一个尉缭,考其事迹,当非今本《尉缭子》
见《灵枢经》。
二卷。清李绂(1673-1750)撰。李绂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今属江西)人。康熙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治陆王理学,所撰文章对王安石事迹有所辩正。除本书外,尚著有《穆堂类稿、续稿、别稿》、
四卷。清胡序(1716-?)撰。胡序字席珊,诸暨(今浙江诸暨)人。该书前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作者自序,称该书创始于己酉(1789)九月,到庚戌(1790)八月全书告成,乾隆五十六年(1791)春
一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永新)人。其生平见《毛诗本义》(辞目)。是集录词九十五阙。修词多清丽小令,风格婉约。然而曾慥于《乐府雅词序》云:“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