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夷门广牍

夷门广牍

一百二十六卷。明周履靖(生卒年不详)撰。周履靖,字逸之,号梅颠道人,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周履靖生性嗜书,爱好金石,专力于古文辞的研究。他志趣博雅,曾自筑篱笆墙,将河流引入其内,杂植许多梅花、竹子,每日读书于其中,并自号“梅颠道人”。周履靖在读书、著书之余,也经常与博雅之士出游,吟诗作赋,谈古论今。周履靖知识博洽,平生著述颇丰,有《菊谱》、《茹草编》、《唐宋卫生歌》、《益龄单》、《质龟论》、《天文占验》、《土牛经》、《画评会海》、《毛公坛倡和诗》、《唐宋元明酒词》、《夷门广牍》等几十种。而其中又以《夷门广牍》最有名。此书是周履靖收集历代稗史、野记及其他杂书及自著之书,编辑而成的一部丛书。书名“夷门”,自寓隐居之意。此书刊成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书首有自序。根据周履靖自序所称,以及其它诸书所收不同版本之《夷门广牍》,皆为一百五十八卷,收书一百零七种,分十三类。而《四库全书总目》在其存目中著录此书为一百二十六卷,收书八十六种,分十门。据研究者断定,四库馆臣在编《四库全书》时,所参用的“通行本”是不全之残本。《尊生牍》、《书法牍》、《画薮牍》三牍,皆有彩印零本传世,为后印者。周履靖在自序中称所辑有艺苑牍(共收有《文章缘起》一卷,梁任昉著,《释名》一卷,汉刘熙撰等十种书)、博雅牍(共收有《异域志》二卷,元周致中辑;《格古要论》三卷,明曹昭撰等五种)、尊生牍(收有《胎息经》一卷,幻真先生著;《天隐子》一卷,唐司马承祯著等十二种)、书法牍(收有《法书通释》二卷,明张绅撰;《干禄字书》一卷,唐颜元孙撰等三种)、画薮牍(收有《画评会海》二卷,附唐名公山水诀一卷,明周履靖撰;《天形道貌》一卷,明周覆靖撰等七种)、食品牍(收有《山家清供》二卷,宋林洪撰;《茹草编》四卷,明周履靖撰等九种)、娱志牍(收有《绿绮新声》三卷(现存卷一至卷二),明徐时琪撰;《玉局钧玄》一卷,明项世芳辑等八种)、杂占牍(收有《黄帝援三子玄女经》一卷,《黄帝宅经》二卷等十四种)、禽兽牍(收有《禽经》一卷,周师旷撰,晋张华注;《兽经》一卷,明黄省曾撰,明周履靖补等六种)、草木牍(收有《种树书》三卷,唐郭橐驼撰;《农桑撮要》一卷,元鲁明善撰等八种)、招隐牍(收有《逸民传》二卷,明皇甫涍撰,明刘凤补;《香案牍》一卷,明陈继儒撰等七种)、闲适牍(收有《五柳赓歌》四卷,晋陶潜撰,明周履靖和;《中峰禅师梅花百咏》一卷,元释明本撰等十四种)、觞咏牍(收有《青莲觞咏》二卷,唐李白撰,明周履靖和;《香山酒颂》二卷,唐白居易撰,明周履靖和等四种),而终以别传。共十三类,一百零七种。而《四库全书》存目中却称“观其自序,艺苑、博雅之下有尊生、书苑、画薮三牍,而皆未刊入。”并称此书凡八十六种,其门有十”。经后人研究,校以它本,推论四库馆臣所见《夷门广牍》为不全之残本。此书所收,包括历代稗官杂记与周履靖自著、吟咏以及诸公投赠之诗篇等,其中有很多古代科学技术资料。通过周履靖的辑刊,使许多零散单本赖以保存,并流传下来,可以说对保存古籍起了一定的作用。有万历间周履靖辑刊本,六十册,书中另有万历二十六年(1598)刘凤序、黄洪宪序、张献翼序及何三畏序,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猜你喜欢

  • 种莲岁稿

    六卷。《文略》二卷。明朱宪(1525-?)撰。朱宪为辽王朱植六世孙。初封句容王,嘉靖十九年(1540)袭封。隆庆二年(1568)以罪降庶人,国除。此编《岁稿》刻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时宪三十二岁

  • 菩提棒

    一卷。清陈德荣(清初人,生卒年未详)撰。陈德荣字廷彦,渥城(今属河北新安)人。杂剧《菩提棒》共五出,取材于《情史·小青传》,而出入较大。明徐士俊《春波影来集》有杂剧《挑灯》亦演小青事。《菩提棒》第一出

  • 双溪集

    ① 十五卷。宋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其生平履历不详,曾著有《栾城遗言》一卷,中间辨论文章流别及古今人是非得失,最为详晰。所著《双溪集》中,有上秦桧

  • 句曲外史集

    三卷。《补遗》三卷。《集外诗》一卷。元张雨(1277-1348)撰。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别号贞后子。钱塘(今属浙江)人。早年弃家为道士,往来于华阳、云右间。自称句曲外史。善诗句,工书翰。为虞集、杨维贞

  • 五方元音

    二卷。清初樊腾凤撰。樊氏字凌虚,尧山(今河北唐山县)人。《唐山县志》谓樊氏“嗜学,不屑时艺,精易数,占休咎验如桴鼓。时当明季,四海鼎沸,凤夙有拨乱反正志,然静验己运,难以有为,遂闭户潜修,留心韵学”,

  • 不节吟

    二卷。《续刻》一卷。清潘素心撰。潘素心,生卒年不详,字虚白,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知州潘汝炯之女,少詹事汪润元之妻。清代画家。《不节吟》二卷有嘉庆五年(1800)刊本,还有道光二年(1822)重刊本,

  • 音声纪元

    六卷。明吴继仕撰。继仕字公信,一字信甫,号苍舒子,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书室名熙春堂。精音律。尚著《七经图》。卷首有焦竑序及自序,自序云:“天地有阴阳、有风气、有时令、有温热凉寒,则声有平上去入

  • 李氏居室记

    五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父,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正德进士,历官山西佥事。嘉靖间免归。李濂少负俊才,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初受业于李梦阳,后不屑附和。里居四十余年。以古文

  • 格致质学启蒙

    一卷。英国艾约瑟(1823-1905)撰。英国传教士艾约瑟1848年来华,1863年到北京传教,1880年被中国海关总税务赫德聘为海关翻译,后到上海任职十五年。译有《西腊罗马史》,对中国知识界颇有影响

  • 江陵志余

    十卷,清孔自来纂。孔自来,即朱俪钿,字伯靡,明辽藩宗人,自称句曲山人。江陵,荆州首邑,向无县志,仅将一县之事附见于府志。顺治间,孔自来于兵燹之后,据其遗书,补郡乘缺漏,采辑成书。《江陵志余》顺治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