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问天对解

天问天对解

一卷。明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宋高宗时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孝宗时任广东提举平茶盐、提点刑狱等职。正直爱国,主张抗金。曾屡次上书指摘朝政,忤权相韩侂胄,因此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取法王安石及晚唐诸家,构思新巧,语言新鲜活泼,畅达易晓,自成一家,号称“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以写田园风光为主,亦有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天问天对解》是他研究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的重要作品,收入《诚斋集》卷九十五。《天问》是屈原的作品,《天对》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是以“对”的形式逐节回答《天问》所问的问题。此书对《天问》、《天对》一并注释。其体例是:先列《天问》一段原文再加注释,再列《天对》回答的部分,并加以注释;间杂王逸《楚辞章句》的注释,稍加评论。自《天问》面世之后,只有柳宗元对屈原提出的各种宇宙、历史、神话诸问题作出回答。柳氏通过对答,继承发展,有时也批判了屈原在《天问》中表达的思想。它与《天问》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杨氏将《天问》、《天对》合解是从实际出发的。通过两书的参照、互补,对两书都可以做出深入的阐发。《天问天对解》基本是根据《天对》来解释《天问》的,有时也在柳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表明自己针砭、讽刺之意。如注“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杀身”,便进一步发挥成败在于人事,非天命的思想,并斥责小人坏国。尽管如此,此书仍有一定价值。一、疏通了《天问》、《天对》的艰难文字,有助于后人的理解。二、此书是较早从《楚辞》中分离出的单独注释本。对《天问》研究自成体系,有较大影响。此书对《天问》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著作。三、此书是较早对《天对》加以注释的著作,对研究《天对》具有史料价值,以《天对》原文与《柳河东集》中《天对》相较,使柳宗元集中《天对》版本更加完善。因杨氏是遵柳氏《天对》而注《天问》,柳氏之误亦被杨氏因袭,如将“雄九首,倏忽焉在”之“倏忽”,解为南北海二帝,与《天问》句意不合,实属误解。《天问天对解》载《诚斋集》中,至明代始有单行本。明崇祯十年(1637)古香斋刻本,清华大学藏。同年毛升、林学本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盾鼻随闻录

    八卷。清汪堃撰。汪堃,江苏省苏州人,生卒年月及事迹未详。该书原名《辛壬癸甲录》,署名樗园退叟。包括《粤寇纪略》、《楚冠纪略》、《两江纪略》、《豫寇纪略》、《摭言纪略》、《异闻纪略》、《各省守城纪略》等

  • 汉魏石经考

    三篇 清刘传莹撰。传莹字椒云,汉阳(今湖北汉阳县)人。此书是传莹同乡黄元吉根据传莹孙子的藏稿付印的。书分三篇,共十三目。前有光绪十二年黄元吉,光绪十年姚晋圻两人的序,后有光绪十年田明昶的跋。上篇考汉石

  • 霆军纪略

    十六卷。清陈昌撰。陈昌生卒年不详,字世五,四川铜梁人,官至知县。清将鲍超字春霆,所部湘军称霆军。陈昌在霆军多年,撰此书以彰其功。书中内容系辑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奏疏整理而成,叙事起自道光三十年(

  • 古今交食考

    一卷。德国汤若望(1591-1666)撰,意大利国罗雅谷(?-1638)订。汤若望1622年来华。罗雅谷一作罗雅各,字味韵。明崇祯十一年卒于北京。《明史·意大里亚传》称:“崇祯时历法益疏舛。礼部尚书徐

  • 通义堂集

    二卷。清刘毓崧撰。王先谦《经解续编》有刘毓崧所著《周易旧疏考证》、《尚书旧书疏考证》,然未收此书。光绪十六年(1890)始刊于长沙思贤讲舍。这本书虽然书名是集子,其实皆是说经之文,故不列于集部而列于此

  • 安陆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张尊德修,王吉人、谭篆纂。张尊德,字懋修,辽东锦州人,贡生,官安陆知府。王吉人,字孚伯,号朴庵,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顺治间进士,国史馆编修。谭篆,字玉章,号灌湘,湖北景陵人,顺

  • 南菁札记

    十四种,二十一卷。清溥良编。溥良,生卒年不详。满洲正黄旗人,官三等奉国将军,理藩院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此书是溥良督学江苏时所编。南菁讲舍为瑞安黄体芳所设,后长沙王先谦继之,提倡宗风,聚集了许多学者,丛

  • 春秋谳义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

  • 读经志疑

    一卷。清末韩晋昌撰。晋昌字西侯,山东潍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有王文藻序,称其“笃嗜经学,博稽而能断。”据卷中之论,当非虚言。如解《尚书·武成》“血流漂杵”,考《国语》《六韬》《吕氏春秋》《

  • 墨子刊误

    二卷。清苏时学(生卒年不详)撰。时学字元,号父山,藤州(今广西梧州)人。此书是时学读毕沅校《墨子》一书,有所订正,编录成书。如《法俨篇》云:“莫不羊豢犬猎”,时学以“”乃“刍”“羊”两字误合一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