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元史伯璇撰。伯璇字文玑,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平不详。该书引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胡炳文《四书通》、许谦《四书丛说》、陈栎《四书发明》等等,取其与《四书章句集注》异同者,各
二卷。《宝双璠玙斋诗词钞》二卷。清杨世谦(1871-1895)、杨霖(1870-1920)合撰。杨世谦,一字怡堂,陕西醴泉(今礼泉)人;杨霖,字仲长,广西马平(今广平县北)人,长期充任清廷封疆大吏的幕
二十卷。明汪道贯(约1566前后在世)撰。汪道贯,字仲淹,休宁(今安徽芜湖)人,道昆之弟。生卒年不详。性强记,工词赋,尤善书法,督学吴公路呼之为“小司马”。与其从弟道会齐名,时称“二仲”。著有《汪次公
二百卷。明俞安期(生卒年不详)撰。俞安期字羡长,初名策,字公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魁颜长身,才气蜂涌,但竟以布衣终。著有《翏翏集》四十卷。《诗隽类函》、《类苑琼英》、《启隽类函》。唐朝所著类书大小
九种,十二卷。明代人辑,未标编辑者姓名。该书收诸子九种:宋苏轼注《广成子》一卷、周鬻熊《鬻子》一卷(逢行珪注)、晋程本《子华子》二卷(郎兆玉评)、汉陆贾《新语》一卷、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卷、唐谭峭《
①八卷。清于公胤、姜宣纂修。于公胤字星沙,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副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任长治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姜宣字西岩,湖北武昌县(今属武汉)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长治知
一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壬庵,诸城(今属山东)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广东西宁知县。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水西纪略》、《暑窗臆说》、《星余笔记》等。本书记
八卷。汉京房(见《易飞候》条)撰。辑佚书,清王保训辑。王保训,江苏无锡人,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候选知县。京氏之《易》,汉元帝始立博士。东汉末费氏《易》兴,而京氏之学衰,晋代犹有传习。《隋书·经
十卷。附《读骚大旨》一卷。明屠本畯(详见《楚辞草木疏补》)撰。本书卷首有沈九畴序,黄姬小序。屠氏《读骚大旨》目录: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
十卷。《补遗》一卷。明姜采(1607- 1673)撰。姜采,字如农,山东莱阳(今烟台)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江苏仪真(今仪征)县知县,擢授礼科给事中。因建言遭廷杖,谪戍安徽宣州卫。后流寓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