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般涅集经疏

大般涅集经疏

三十三卷。唐代释灌顶(561-632)撰。灌顶,唐代僧人,天台宗五祖。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兴义(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省)。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称。(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973页)父早亡,其母生他后仅三个月,既会“音句”,与其母同称佛、法、僧三宝。其母惊异,告之摄静寺慧拯法师。师叹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为字”。(梁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7岁依慧拯出家于摄静寺,20岁受具足戒。至德元年(583),到天台山修禅寺拜智为师,学习天台教观。随侍大师左右听讲《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后都由他整理成书,世称天台三大部。开皇十五年(596),随智到金陵(今南京)作《净名经文疏》,十七年(597)智寂灭后,移住天台山,主持弘法讲座。并将智遗书和《净名经文疏》等带去扬州献给晋王杨广,奉杨广之命,返天台为师举办千僧会,建国清寺。后去长安弘法。隋末社会刀兵四起,乃隐居山寺,潜心从事著述。此间编撰成《涅槃经玄义》二卷,《大般涅槃经疏》三十三卷。晚年移住会稽“称心精舍”,讲说《妙法莲华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的有《国精百录》四卷,《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天台八教大意》一卷,以及《涅槃玄义》、《涅槃文句》、《观心论疏》、《真观法师传》、《法界次第观门》等典籍。成为我国古代史上佛教及佛教文化的名人。《大般涅槃经疏》亦称《涅槃文句》,原称智讲说,弟子灌顶集。至湛然始称顶法师撰并改为疏。此书为注南本涅槃。古作十卷,宋时开为十八卷,明代南藏作二十六卷,北藏始作三十卷。此疏一改序正流通三分法,而行科为五章,即一召请涅槃缘,二天演涅槃施,三示现涅槃行,四问答涅槃义,五折摄涅槃用。共解经主旨是:谓涅槃之教,为五时终极,味属醍醐,宗归秘藏。体称常住,以为如来施化。非生现生而毕竟无生,法王示寂、非灭现灭而常住不灭。不遗墙壁瓦砾之偏以明佛性,一贯藏通圆之众而说真谛。与天台主张三智三德亦合。顶师花费五年心血而成的此书,成为弘涅槃,扬天台,持法身,延慧命的研习天台者必读之物,影响很大。现常见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华严一乘十玄门

    一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一乘十玄门》是智俨承业师杜顺和尚之说,作于唐贞观初年。首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立因果二门。果门不可言说,因门之中又辟有二章,以

  • 周易考异

    二卷。清宋翔凤撰。宋翔凤字于庭。长洲人。嘉庆庚申(1800)举人,湖南知县。于经学极有研究。此书专门考证各家易注中的异文异义,大体与李富孙的《周易异文笺》相比照,并各有优劣。李书于异文搜罗详备,而宋氏

  • 拜鸳楼校刻四种

    五种,五卷。清末民国初沈宗畸(详见《晨风阁丛书》)编。丛书收入冒襄《影梅庵忆语》一卷《悼亡题咏附录》一卷。其中《影梅庵忆语》为悼董小宛而作,其文哀婉悱恻,耐人寻味,非有文学特长者,不能为此,近已刊于冒

  • 汗简笺正

    八卷。清郑珍撰。参见《说文新附考》。是书系考辨宋郭忠恕《汗简》的重要著作,很有参考价值。《汗简》为古文字汇编,征引古书七十一家,依《说文》部首分隶诸字。所征引古文诸书,今多不存,而所录古文字,虽与甲骨

  • 同根草

    二卷。清屈茞攘、屈蕙攘同撰。屈茞攘,生卒年不详,字云珊,浙江临海人,葛泳裳继妻。其妹屈蕙攘,生卒年不详,字逸珊,黄岩王泳霓之继妻。清代文学家。著有《含青阁诗草》三卷,《含青阁诗余》一卷,共收诗二百九十

  • 恒山志

    四卷。清桂敬顺撰。桂敬顺,字翼昭,江苏泰兴人。官山西浑源州知州。恒山在浑源州城南十里许。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桂敬顺曾守浑源州,因撰是书。《恒山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共四卷。卷首为序文、图

  •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1701-1754)撰。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又自称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出生于科举世家,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年间探花,祖父辈也多进士、举人。父亲吴霖起,为康熙年间拔贡,做过江苏赣

  • 莲华经石刻

    十四卷。明代董其昌(生卒年不详)书。原本为七卷,因每卷析为二,故称十四卷。大体书成于明万历廿七年(1599)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相距长达十二年之久。有经文近十万字,洋洋大观。但石之存佚不可知。

  • 警世阴阳梦

    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书成于明末,作者当为与魏忠贤同时之明末人。该书为长篇小说,叙述明末宦官魏忠贤作恶多端和死后在阴间受审的故事。原刻本书首题识云:“长安道人与魏

  • 九家易象辨证

    一卷。清纪磊撰。此书是辨正九家易象之作。“九家易”,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称《荀爽九家集注》,荟萃了汉晋诸儒以象说易的著作,诸如荀爽、京房、马融、郑玄、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等。惜其书宋初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