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瓢偶笔

大瓢偶笔

八卷。清杨宾撰、杨霈编。杨宾(1650-1740),字可帅,号耕夫,别号大瓢,又号小铁,浙江山阴人,后就婚吴门遂籍苏州。善属文,精“汉书”、“杜诗”,少能书,工八法,塞外人称杨夫子。当时名重公卿如张英、徐元文、徐乾学、韩菼、姜西溟、何义门、方灵皋、汪武曹诸人皆与其友善。惜以逆党后,一生不得仕。所著有《塞外诗》三卷、《杂文》一卷、《大瓢偶笔》八卷、《铁函斋书跋》六卷、《家庭纪述》一卷、《金石源流》、《书要》、《柳边纪略》等多种。是书前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大瓢自序,道光二十七年(1847)杨霈序。霈字慰农,辽宁铁岭人。书前所附校刊例言及大瓢所论碑帖纂列总目备览,为杨霈所撰。例言称:“是书原本,杂论碑帖,直书所见,随手抄缀,漫无次第,不过闲中录存,平日偶书之金石事,汇而成编。故自谓之曰偶笔。而其言精详核辨,自成一家。所谓传之久远,实足有功金石。”杨霈为之编次时代,汇列其人,间有失考或偶误者,更加按语为之辨正,又撰考载碑目一篇于卷首,使全书条理井然,颇便观览。该书凡八卷,卷一论夏周秦汉三国六朝碑帖。卷二论晋二王帖。卷三论唐人碑帖。卷四论唐名家碑帖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徐浩、孙虔礼、李邕、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等。卷五论宋人碑帖,卷六论金元明人书(对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等各有专论)。卷七论笔法,笔墨,论画。卷八偶笔识余。全书杂论碑帖种类甚繁,不仅考证多所发明,至其论列学书,指陈笔法,颇多独到语。其论学书二诀,亦具有特见。传本有清道光二十七(1847)年广东粮道署刊本、筠石山房刊本。

猜你喜欢

  • 恒言广证

    六卷。清陈鳣撰。陈鳣(1753——1817)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曾从钱大昕、段玉裁游、精训诂。尚著《说文声系》、《说文解字正义》等多种。《恒言

  • 静学庐逸笔

    二卷。清代施文铨(生卒年不详)撰。施文铨字寿民,安吉(今浙江省西北部)人。此书主要摘列经史有关内容,加以考据评论。一卷分“易”、“书”、“诗”、“礼记”、“周礼”、“评史”、“家乘”、“戒语”、“异教

  • 旭华堂文集

    十四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王奂曾(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王奂曾字元亮,别字思显,号诚轩。太平(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本编是其孙婿

  • 两罍轩彝器图释

    十二卷。清吴云撰。吴云,详见《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条。吴云少从张廷济、徐渭仁等游,留意金石之学。所藏彝器百余,皆图其形式,释其文字。卷一、二为商器,卷三、四、五、六、七、八为周器,卷九为秦、汉器,卷

  • 安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杨英灿纂修。杨英灿,曾任安县知县。安县志始修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县令张仲芳,分十六目,以四门统之。除建置外,另以庶富教为三门。嘉庆十七年(1812)四川修通志,檄徵邑乘,杨英灿因

  • 金陵雅游篇

    一卷。明余孟麟、焦罽、顾起元、朱之藩等作。焦罽(1540-1620),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万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使他

  • 真儒一脉

    无卷数。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编。吴桂森字叔美,无锡(今属江苏)人。他和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于东林书院。著有《书经说》、《曲礼说》、《周易象述》、《息斋笔记》等书。此书前列从祀四先生薛瑄、胡居仁、陈献章

  • 成山老人自撰年谱

    六卷,附录一卷。清唐炯(1828-1908)撰。唐炯字鄂生,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官至云南巡抚。该书止于光绪十二年(1886),附录一卷为其子唐坚编,补年谱所未及者。书中对贵州剿匪、四川改革盐运及云南

  • 长白汇征录

    八卷,首一卷。清张凤台等修,刘龙光、王大经纂。张凤台(约1860-1925),字鸣岐,河南安阳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知县、官制局参议、知府。民国初年,先后任政治讨论会会员,参议院参议,

  • 古本大学释论

    五卷。明吴应宾撰。应宾字客卿,万历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有《学易斋集》、《宗一圣论》。是书前有方大镇、周汝登的二篇序文。题名《古本》乃遵王阳明本。首列提纲,次释篇名,再释古本,下分释首章及诚意、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