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易法象通赞

大易法象通赞

七卷。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宋景定间(1260-1264)进士,曾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官。入元以后,因推荐而被授予集贤直学士。《元史·儒学传》具载其事迹,可参看。该书首为诸图,次以《中天述考》、《述衍》等说,终有甲辰、乙巳、丙午三年所作《习坎书院旅语》。其《中天图》后署曰“至元三十年十一月吉日宣召赴阙,儒人臣郑滁孙”,可见是他被荐时进献朝廷的。其《序》自言:“年逾五十,探索先天图,忽得中天元景。”所谓“中天”之说,始见于干宝《周易注》,朱元升衍之为《三易备遗》。但郑滁孙所说的“中天元景”实与干宝之说不同,大意是说:中天即天,因其运用合一居中,所以叫中天;又因其在生两之后、用九之前,所以叫中天。其象藏于互体,而义体现于文王、周公、孔子之辞。这些说法大都幽渺恍惚,不可究诘。郑滁孙从景定登第,到元世祖至元中,当已五六十岁,而此书之成在成宗之末,又在进图后十余年,及至嘉兴、温州升席讲经,年龄已相当大了。数十年自始至终所衍析的都不过是“中天”之义,又删《周易系辞传》以迁就己说,并牵合诸经加以证明,支离繁衍,终无归宿。自来以奇偶推《易》者病于穿凿,以老庄谈《易》者流于虚无。郑氏此书则以穿凿之数附会于虚无之理,两家弊病兼而有之,确实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四库总目》仅存其目。

猜你喜欢

  • 四书私解

    一卷。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字柴舟,广东曲江人。清初民间学者,著有《二十七松堂文集》十六卷。是书不依传注,自出新解。如“先行其言”章,注云:“行之于未言之先,言之于既行之后,则而后从之”

  • 有福读书堂丛刻

    十七种,三十六卷。清吴引孙编。吴引孙字茨甫,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据其自序云:“余不敏,不敢谓祸福感应,非神道设教之征权,亦不敢谓小学格言,非圣贤成德之先路。爰不揣迂陋,于藏书

  • 玉泉子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为唐代笔记小说。《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小说类有《玉泉笔论》五卷,不著撰人;《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有《玉泉笔端》三卷又别一卷;《文献通考》入小说家类,题《五泉笔端》三卷

  • 书经稗疏

    四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此书说解《尚书》,颇多精当见解,如谓《尚书》之“禋”非《周礼》之“禋”,“类”非《周礼》之“类,五服、五章亦不以周制解虞制;因《周礼》日月辰次,正《泰誓》十三年为

  • 读诗辨字略

    三卷。清韩怡(生卒年不详)撰。怡丹徒(今属江苏)人,生平无考。是书就经传记文诸书所引毛诗,分辨其字之异者,而定所从,尤严于字体。认为凡经传中字而《说文》中无者,皆俗字,而尽量求其古文古字以订证之——或

  • 朱子语的

    二卷。明邱浚(详见《家礼仪节》)编。是书上卷分下学、持敬、穷理、精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斯文、道统等十篇。蔡衍鎤序云:“上

  • 汉铙歌发

    一卷。明董说(1620-1686)编。董说字若雨,号西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诸生。明亡,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自称槁木林。顺治十三年(1656)削发入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又名

  • 春秋繁露笺注

    十七卷。清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今福建崇安)人,自称董仲舒之后。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自宋嘉定年间以来,有真德秀等人进行评点,但没有人对文意进行笺注。天工之祖曾想作笺注,但未能成书;天工继

  • 隋炀帝艳史

    明齐东野人撰。关于作者的真实姓名、生平不详。鲁迅先生认为齐东野人即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许多学者认为其论据不足,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全书八卷四十回,以隋炀帝荒淫放荡的一生为主线,叙述隋王朝败亡的历史。隋炀帝

  • 华阳县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董淳修,潘时彤纂。董淳,峄山人,曾任华阳县知县。潘时彤,邑人,孝廉。《华阳县志》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共四十四卷首一卷,其分类与他志无殊,虽多达四十四卷,尚不芜蔓,条理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