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

十三卷。汉戴德(生卒年不详)编。德字延君,西汉梁治(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信郡王(刘嚣)太傅。与其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为当时今文礼学“大戴学”之开创者。是书原为秦汉以前儒家研治《礼》学所辑资料,始无定本,后在传习中经戴德之手编定一次,故附会为“大戴”之作,称为《大戴礼记》,或《大戴记》、《大戴礼》。《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三卷;《崇文总目》记为十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三十三篇;《中兴书目》记所存仅四十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指出其篇目自三十九篇始,无四十三篇,四十四篇,四十五篇,六十一篇,有两七十四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又说有两七十八篇。郑康成《六艺论》曰:《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存三十八篇,《夏小正》一篇多别行,可见当时篇目分合不尽统一。今存本仅为三十九篇,所收篇目皆为公元前,不少属于战国作品。是书正文与注释多有伪舛,几不可读,然于上古儒家研究所必资。有明袁絅翻刻韩本,日本有正间京师万屋喜兵卫本。

猜你喜欢

  • 四书参注

    无卷数,清王植撰。王植字槐三,深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此对程朱理学特别推崇,对清人王廷诤、崔纪、傅泰等人的解说也有所采纳,但对汉儒训诂之学极力贬低

  • 诸子平议续录

    二十卷。清俞樾著,李天根辑。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俞氏博览群书,所作札记甚多,《诸子平议》辑十五种之札记,另有数十种散见于《俞楼杂纂》、《曲园杂纂》、《著书余料》、《读书余录》等,李天根氏遂

  • 大学章句

    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句一卷,合称四书章句集注,南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大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江西

  • 潜书

    四卷。清唐甄(1630-1704)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官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罢归,侨居苏州,从事著述。著作除《潜书》外,还有《

  • 象山县志

    ①十二卷。清史鸣皋修,姜炳璋、冒春荣纂。史鸣皋曾为象山县知县。此志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全书共十二卷,三十目,分为:卷一至卷三为地理志;其目六,为沿革、星野、山川、城池、户赋、物产。卷四至卷

  • 陶斋吉金录

    八卷。续录 三卷。清端方编撰。端方(1861-1911),字午桥,满洲镶白旗人。光绪八年举人,官至直隶、两江总督。笃嗜金石书画,海内孤本精拓,宋元明以来的名迹,广为收藏。“丰碑断碣,辇至京邸,庋廊庑几

  • 大学知本图说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该书毛氏自称嵩山庙市高笠先生所传,辽东贺钦之孙秘授,实为毛氏自撰。二程、朱熹曾改《大学》古本,后王阳明、陈确、刘宗周等确定古本,大致恢复其原貌。毛奇龄以古本攻朱

  • 无欲斋诗钞

    一卷。明鹿善继(1575-1636)撰。鹿善继(一作继善),字伯顺,河北定兴人。万历四十年(1613)进士。授户部主事。崇祯初为太常寺少卿。后清兵攻定兴,城陷而死。谥忠节。著有《四书说约》等。是集为所

  • 葭里集

    六卷。《葭里二集》六卷。《葭里三集》五卷。清周鐈(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周鐈,字若柯,河北南和人,生卒年不详。顺治诸生,屡赴乡试不进,遂弃举业,专力于诗。著有《葭里集》。此集共六卷。二集六卷,三集

  • 说文逸字

    二卷。清郑珍撰。参见《说文新附考》。这是专门搜辑《说文》逸字的著作。所谓逸字指不见于《说文》部中的经典相承之字和解说、序例及偏旁中的字。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介绍此书说:“据经典汉以前训义明白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