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戴礼注补

大戴礼注补

十三卷。清汪照(生卒年不详)撰。汪照,初名景龙,字纚青,一字少山,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嘉定)人。贡生,负诗名,精考证,工八分书;尝佐王昶分纂《金石萃编》;游陕西,历主华原横渠书院;著有《三家诗义证》、《宋诗选略》、《陶春馆吟稿》及是书。书首有王昶序,略言:“《大戴礼》,宋时列于十四经,先哲谓其探索阴阳,穷析物理,推本性情,严礼乐之辨,究度数之详,固已度越诸子百家,与《小戴记》并行,宜也。河间献王所献共百三十一篇,刘向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又后氏戴氏古经七十篇,今自《小戴记》四十九篇及《大戴记》三十九篇,去重复外,实八十四篇,遗佚已逾其半,可勿郑重爱惜疏通而证明之欤?《大戴记》之注,惟卢辩一家,而简略无以发其博大精深,且传写日久,讹舛滋甚。予友卢学士文弨、戴太史震,曾厘正其文字,而注释未及为,汪君纚青作解诂,纠集同异,采撷前说,一字之误,必折衷于至当,盖颛力者三十余年。后世有复十四经之旧者,大戴之书将立学官,则君之解诂,当与孔贾并行”云云。是书首列目录。卷一之《王言》,据篇内及《孔子家语》仍作《王言》,不从程、朱、沈本作《主言》,与王聘珍《大戴礼解诂》异;《盛德》用武英殿校本,合《明堂》为一篇;《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文王官人》诸篇,次第均有改订,故无两七十三;《公冠》,各本均作《公符》,此订为《公冠》,孔氏《补注》,王氏《解诂》均与此同;《夏小正》篇则勘分经传,尤见苦心,若《王言》篇“百步而堵”,则信戴氏校本,堵为亩字之讹,此类甚多。是书以校本为主,王氏《解诂》则主要用旧本原文,且不满于校改文字;是书则引类书以正原文,孔氏《补注》与之相似。是书末有附录,载卢文弨、惠栋、戴震所论校者,以戴氏为多;又载戴氏与卢文劭书,以为他们未核出的误字自《保傅》注至《子张问入官》注,仍有十条之多。其后又载逸礼语及诸书所引与今本不同者,其中以《仪礼·丧服传》为最多,《文选》《太平御览》《曲礼》疏等亦不少;惟《渊鉴类函》《诸礼通考》皆清人著作,所引《戴记》必本古书,似应举所从出。总之,是书于《大戴记》可谓殚心竭力,实为治礼经者所宜注重也。是书版本有《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采芝堂文集

    十六卷。明陈益祥(生卒年不详)著。陈益祥字履吉,候官(今属福建福州市)人。秀才出身,少有文名,擅长史学。曾与太守袁表,司理赵世显、民部林世吉等结成玉鸾社,又与孝廉徐之、兄弟陈荐夫等结为芝山社,后与宪副

  • 元包数总义

    见《元包》。

  •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八卷。元杨朝英撰。朝英字澹斋,青城(今山东高青)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与贯云石交游。作品风格以豪放著称。编有《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两种散曲总集。是集前五卷为小令,后三卷为套数。凡当时士大夫所撰

  • 金粟斋遗集

    八卷。清蒯光典(1857-1910)撰。蒯光典,字理卿,一字季逑,又自号金粟道人,蒯德模之子。安徽合肥人。以进士入翰林,改官道负,督鹾淮南,擢京堂,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光典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博览群

  • 止泉文集

    八卷。清朱泽沄(1666-1732)撰。朱泽沄,字湘陶,号止泉。宝应(今江苏扬州)人。雍正中,直隶总督刘师恕欲荐之于朝,不应。讲道锡山,通书关中,都阐明朱学。有《止泉文集》、《朱子圣学考略》(已著录)

  • 昌武段氏诗义指南

    一卷。宋段昌武(生卒年不详)撰。段昌武字子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朝奉郎,著述还有《丛桂毛诗集解》、《读诗总说》等。《诗义指南》的写作目的是为科举时代应试的人发挥题义而作辅导材料(见朱彝尊《经义考

  • 南曲入声客问

    一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字稚黄,一名骙,字驰黄,钱塘(浙江杭州)人。毛先舒曾撰《南曲正韵》一书,凡入声俱单押,不杂平、上、去三声。后复著此卷,谓南曲入声俱可作平、上、去押。并在卷

  • 待清遗稿

    二卷。宋潘音(1270-1355)撰。潘音字声甫,浙江天台人。自咸淳之末,遭逢世乱,即隐居不仕,题所居曰“待清轩”。入元以后,仍隐遁以终。其集旧无传本。明嘉靖间,其后人从败簏中得遗稿,属徐云卿校定而序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六十卷。清黄以周(1828-1899)等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历充教官,治经,精“三礼”。著有《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古文世本》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广名将传

    二十卷。明黄道周(1585-1646)注断。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崇祯时,因言时事屡遭贬官。北京失陷后,又辅政南明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