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未,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廉,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录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间兮”者恂憟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昏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知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690),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洁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谓洁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欠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若啻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从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猜你喜欢

  • 泰泉集

    十卷。明黄佐(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佐学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学者称“泰泉先

  • 新建县志

    ①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周宪修,赵日逸等纂。杨周宪,字觉山,河北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康熙十九年(1680)任新建知县,同年即创刻此志并刊印。全书三十卷,首一卷,末

  • 圣济总录纂要

    二十六卷。宋徽宗(详见《圣济经》)敕编,清程林(生卒年不详)删定。程林,字云来,休宁(今属安徽)人。原书《圣济总录》卷帙浩繁,久而脱佚,程林购求得到三本残卷,加以整理补充,删汰繁冗,辑成此书。与原书相

  • 明世说新语

    八卷。明李绍文撰。李绍文,字节之,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1596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是书全仿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其三十六门亦仍其旧。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自明初迄于嘉隆。前有释

  • 裒碧斋词

    一卷。清陈锐(约公元1892年前后在世)撰。陈锐字伯弢,号裒碧,湖南武陵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曾官江苏知县。尝学诗于邓弥之、王闿运,雅好为词,著有《裒碧斋词》、《裒碧斋词话》等。《裒碧斋词》

  • 吴子

    一卷。吴起(?-前381年)撰。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他“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后来齐攻鲁,因吴起妻为齐女而被鲁人疑忌,起乃杀

  • 满州小学集注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 华岳志

    八卷。清李榕撰。李榕,字荫伯,号云圃,陕西华阴人。华岳,山趾距华阴郭南八里许,由谷口至山颠四十里,山势陡峻,峰入半天之云。旧有《华岳全集》十三卷,题华阴县知县李时芳撰,实则汝州张维新为潼关道副使时与华

  • 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

    四百八十六卷。清张玉书(1642-1711)等奉诏编纂。张玉书字素存,号京红。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人,工古文辞,以深奥典雅著称。顺治进士。历任刑、礼、户诸部尚书,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为“平定朔漠方略”总

  • 字学同文

    四卷。清卫执谷(生卒年不详)撰。执谷字子觐,韩城(今属陕西)人。此书分为十三目:上类、下类、上下中类、上下左右类,上下左类、上下右类、上左类、下左类、上右类、下右类、左类、右类、左右类。类各统部。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