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乘起信论义记

大乘起信论义记

一卷。隋代释昙延(515-588)撰。昙延,俗姓王,蒲州桑泉(今属山西省)人。少年出家受学僧妙,专习涅槃。受具足戒后,更习华严,十地等佛法诸部。著有《涅槃义疏》十五卷等疏,今已失传。隋开皇四年(584)被敕立为延法师。《大乘起信论义记》共两卷,中土久佚。《续藏经》中仅存上卷,卷末有日本僧人僧快道跋。故现记为一卷。该义记虽是为陈代真谛三藏所译《大乘起信论》而作,但由于昙延所习是佛陀流派,故其所记多与真谛原旨不合。如在释立义分中,真谛实立第九识为庵摩罗识。则众生心实为阿赖耶识,为法界之总体。而义记只将众生心作为一篇之纲骨,认为只是六七识心,并以第八识为本识。该义记承当时北宗之说。使佛陀之学在自慧光以传至法上,没有半言保存的情况下,有赖此义记得以见载,对了解北宗对《大乘起信论》的研习情况有一定史料价值。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有载。

猜你喜欢

  • 敬和堂集

    八卷。明许孚远(1535-1604)撰。许孚远,字孟中,浙江德清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事迹载《明史》儒林传。许孚远之学出于唐枢。冯以吾、刘宗周、丁元荐传其所学,皆能有所树立

  • 吟翠轩稿

    一卷。清冯兰贞撰。冯兰贞,生卒年不详,字声畦,江苏金坛人,知府于尚龄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为《凝香阁合刻》之一。刊于道光十三年(1833)。共收诗一百零八首,词七十六首。

  • 肃雍集

    一卷。元郑允端(1327-1356)撰。允端字正淑。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宋丞相清之五世孙女。元末张士诚居平江,允端家破,贫病悒悒而卒。此集为同郡施伯仁辑其遗稿而成。钱塘钱帷善,青城社寅为作前后序。明

  • 退思轩诗集

    六卷。《补遗》一卷。清张百熙(1847-1907)撰。张百熙,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邮传部尚书。张百熙宦于清末,列强入冠,国势不振,乃痛心更张旧制,力主兴学校,废科举,改官

  • 四书说

    ① 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存与字方耕,江苏常州人。清经学家,著有《春秋正辞》、《四书说》等。是书与朱子言理显相矛盾者,朱子推阐濂溪太极无极之义,存与则谓天为极,无极则无天;朱子谓性与

  • 诗序辨说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关于《毛诗序》的研究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着它而进行的激烈论争贯穿于全部《诗经》研究史。朱熹是南宋时代疑序派的主要代表,他鉴于时人对《小序》的盲目信从,

  • 大禹谟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义,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

  • 孟子集注指要

    二卷。清董锡嘏辑。是书本于《朱子集注》而申明其未显未尽之说。锡嘏以注证经,熟审于文气语脉之间,颇见融洽。所求义理,与他书讲读法不同,也有时能见其大。如“齐宣王问”章,谓“孟子时,民困已极,故其告君论政

  • 孟子列传纂

    一卷。清林春溥(详见《春秋经传比事》)撰。林氏在明清学者考订孟子的基础上,以《竹书纪年》所载资料为主,仿司马迁《史记》采用《论语》中资料之例,将《孟子》内外篇有关材料,参考诸说,编次成此书。可与林氏所

  • 开颜集

    二卷。宋周文玘(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周文玘,《文献通考》作周文规,字号、生平、生卒年均不详。曾官秘书省校书郎。著有《开颜集》二卷传于世。《开颜集》一书,集古来诙谐事,凡三十五事,各注出典,汇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