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复社纪事

复社纪事

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吴伟业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清官至国子监祭酒,后奔母丧南归,隐居故里去世。吴伟业生活于明清易代之时,仇恨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亦无好感,并认为自己屈节仕清,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他的创作富有时代感,并多写哀时伤事的题材,内容深婉,有“诗史”之称。著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诗余》,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等。《复社纪事》记明末复社创立始末及其主要人物、重要事迹。书称复社之举起于制艺经义之学。有周钟、张溥、杨廷枢、徐汧、夏允彝、陈子龙、张采诸人,以经义学问、应试文章、砥砺品行结交士人,成立复社。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为主要领袖,订书籍,设都讲,洁馆舍,庇饮食,以待四方之友,士子纷纷响应,声势遍及海内。社中诸人登科入仕,议论朝政,干涉政治,声动朝野。后遭温体仁嫉恨,险些酿成大狱。吴伟业身入复社,所记之事详确,足资考证。然吴伟业记述多推崇其师张溥等,于复社起源未能详述,对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复社未遑述及。记复社成立时之重要人物亦未周至,但云吴中大姓而已,计改亭曾致书以商榷之。《复社纪事》用笔记体,刊刻成后,引起很大反响。计改亭上吴梅村书称,伏读再四,窃有喜且慰者二:一则推崇老师张溥甚力;二则为周钟投效大顺出脱。又有不能无疑者二:一则不能推原应社一句,泯没吴、孙淳诸首创之人;二则娓娓言周延儒一案,似党人亡国罪状与复社相始终。谢国祯先生则称:“考当日事实,至张溥谋起周延儒以固社局,则亡国之罪,社中诸子亦不能辞其咎也。”(《增订晚明史籍考》)复社尽管是以讲学论文结社,实则经常评议时政,反映江南地主、商人及市民的利益,与大贵族官僚集团斗争,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计改亭以复社诸生“不过文字之会”,“陈俎豆,习礼仪为戏耳”,显然是不恰当的。《复社纪事》有《梅村家藏稿》本、《赐砚堂丛书》本、《昭代丛书》本、《屑玉丛谈》本、《借月山房汇钞》本、《复社纪略》后附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两河经略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

  • 尚书集解

    二十九卷。清贺淇撰。贺淇字竹园,湖南衡阳人。此书又名《书绎》,因其列“集解”于前,后加“绎曰”,并以浅显的语言顺释经意。如“放四罪而天下咸服”,绎曰:“共工、鲧以治水无功流,苗以不即功窜,驩兜有荐共工

  • 观林诗话

    一卷。宋吴聿(约1147年前后在世)撰。吴聿,字子书,自署楚东人。楚东地广,莫详其邑里。其生卒与履迹亦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亦云“不知何人”。是书收载历代著名诗人的诗作,注释、评论、考证,并

  • 山水纯全集

    一卷。宋韩拙(生卒年不详)撰。韩拙,字纯全,号琴堂,南阳(今属河南)人。宣和初年,授翰林书艺局祇候,累迁为直长秘书待诏、忠训郎,盖宣和时画院中人。《山水纯全集》之末有宣和辛丑夷门张怀后序,序中称“琴堂

  • 华泉集选

    四卷。明边贡(1476-1532)撰。边贡,字庭实,号华泉,历城(属山东)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著有《华泉集》。此选系清王士祯删定,凡四卷。据王氏序称“济南诗派大昌于华泉(边

  • 泗州志

    十一卷。清叶兰纂修。即乾隆《重修泗州志》

  • 石鼓文定本

    二卷。清刘凝撰。参见《韵原表》。是书上卷为石鼓音训释文,下卷为附录,古今人辨说及诗歌石鼓刻文。以杨慎的伪本《石鼓文音释》为主,根本先谬,又加以意为增减,弥起纠纷,如第四鼓“写”上的“吾”字,第五鼓“需

  • 伤寒寻源

    三卷。清吕震名(1798-1852)撰。吕震名字建勋,号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湖北荆门州州同等职。后去官归隐,侨居苏州,研读医书。吕氏致力于《素问》、《灵枢》及仲景之书的研究,为

  • 枣香山房诗集

    一卷。许秀贞撰。《附刻各女史诗》一卷,清周际华编。许秀贞,生卒年不详,字芝仙,贵州金筑(今贵阳)人,许西池之女,胡凤翔之妻。清代诗人。周际华,生平不详。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宝翰楼刊本。书前有

  • 西台集

    二十卷。宋毕仲游(生卒年不详)撰。毕仲游,字公叔,郑州(今河南郑县)人。宰相毕士安之曾孙,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调柘城主簿。元祐初,召试学士院,除集贤校理,累迁吏部郎中。后入元祐党籍,终于西京留司御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