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训义
三十六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无序例。大旨以《集注》为宗,每章下先列朱注,次列训义,也有训义缺者,当以朱注义已备,不须训。所训不参异解,也不涉典故,其略涉典故者,唯“三家者以庸彻”章,此外均敷演大义。该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潞河啖柘山房重刊本。
三十六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无序例。大旨以《集注》为宗,每章下先列朱注,次列训义,也有训义缺者,当以朱注义已备,不须训。所训不参异解,也不涉典故,其略涉典故者,唯“三家者以庸彻”章,此外均敷演大义。该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潞河啖柘山房重刊本。
六十卷。清刘权之等奉敕撰。刘权之,清大臣,嘉庆十六年(1811)授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是书于当年七月告成。其卷一至卷八为盔甲作法;卷九为衣帽作法,卷十、卷十一为帐篷作法,卷十二为器械作法,卷十
十四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清范方重订。光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从意大利人天主教耶苏会传教士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等,
二卷。《词草》一卷。《公余吟》二卷。《归田诗草》一卷。《谢恩析子》一卷。《杂体文》四卷。《读诗一得》一卷。《试帖》一卷。清吴棠(生卒不详)撰。吴棠字仲宣。江苏盱眙人,举人。补江苏桃源县知县。咸丰年间累
一卷。元邱处机(1148-1227)撰。邱处机,又作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栖霞县)人。据《元史·释老传》、《甘水仙源录》等书所述,邱处机十九岁就于宁海昆仑山(在今山东文登县西北
七卷。清吴庆焘(约1900前后在世)撰。吴庆焘字宽仲,号烟然,榜名庆恩,字文鹿,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官江西候补道。本书系作者晚年自定稿卷。王乃征撰《弁言》说:“庆焘少作
四卷。李泰撰。李泰,字淑通,鹿邑(今属河南省)人,明洪武丁丑(1397年)进士,官詹事府通事舍人,洪熙元年(1425年)撰成此书。其书集录有关月令诸书所记四时之事大概,对前人互有异同的训释,又多采群书
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一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九卷,以上诸书都是由清圣祖玄烨御批,吏部侍郎宋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校刊颁行的。《通鉴纲目》一书是朱熹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作纲
二十卷。明冯恩(1496?-1576?)撰。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擢南京御史官至大理寺丞。冯恩官御史时,疏劾张孚敬、方献夫、汪鋐等权臣获罪。下狱论死,及朝审不
八卷。清谢嵩岱撰。谢嵩岱,籍湖南湘乡,生平不详。此编将南学藏书按照“四库”及《书目答问》的分类方法编排整理。单行本者记卷数、撰者,丛书录编者。分别注记赠送者,丛书分出,注记丛书名。编目时,书名采录版心
九种,十六卷。清董祐诚(生卒年不详)撰。董祐诚字方立,初名曾臣,江苏阳湖(今属江苏省武进县)人。嘉庆年间举人,曾游历各地,记山川形势及政治利弊,对律历舆地也颇致力研究。是书所收九种,有五种为数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