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杜氏注

周礼杜氏注

二卷 汉杜子春(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杜子春,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尝从刘歆受《周礼》,“能通其读,颇识其说”,郑众、贾逵皆从受业。杜氏于《周礼》有说无书,郑玄《周礼注》引杜氏之说,乃从郑众、贾逵书中转录得来。马国翰从《周礼注》中钩稽杜氏之说,辑成此书,刻入《玉函山房辑佚书》。杜氏之说师法谨严,且为最古之《周礼》说者。今以郑注校读杜注,有杜胜于郑者,如《小宰》“宫刑”及“王宫”,凡“”郑不改字,而杜云“‘宫’当皆为‘官’,与上‘建邦’二字及下‘官府六叙’、‘官府六属’诸文相贯”;《女祝》“招梗”,郑云“梗,御未至也”,而杜读“梗”为“更”,盖即以为《月令》“更皮币”之“更”,襄九年《左传》“祈以币更”之“更”,与下文、禳同为祷神之名,等等。亦有郑胜于杜者,如《典瑞》“珍春”,郑云“王使之瑞节,当与琬琰相依”,杜以为“‘珍’当为‘镇’,以征守者”,王所守,非使者可执,杜说盖非;《磬师》“缦乐”,郑云“缦读为‘缦锦’之‘缦’,谓杂声之和乐者”,杜读为“怠慢”之“慢”,而慢声为《大司乐》所禁,《磬师》不当有此乐,杜非盖非,等等。有郑从杜而得者,如杜以《内宰》“二事”为丝枲之事,以《遂人》“兴锄”之“锄”为“助”,谓起民人,令相佐助,郑无异说。有郑从杜而失者,如杜以《甸祝》“表貉”为“兵祭”,郑亦云“祃祭”,不知“貉”、“祃”字虽通,而祭师于所征之地为祃,祭师于所田之表为貉,二者有别。马氏钩稽多有疏误,如杜于《醢人》“豚拍”、《盐人》“苦盐”、《稻人》“荡水”、《内史》“以方”、《圉师》“椹质”皆有注,马氏漏辑;《大宗伯》“吉礼”注,杜语当以“书亦多为吉礼”止,其后二十七字当是郑语,马氏误辑。

猜你喜欢

  • 清爱堂石刻

    六卷。清刘墉书。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文正公刘统勋之子。乾隆辛未进士,官至礼仁阁大学士,谥文清。刘墉书法魏晋,后专从赵孟頫,中年后自成一家,笔意古厚,貌丰骨劲,超然独出

  • 山房集

    九卷。宋周南(1159-1213)撰。周南,字南仲,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少聪颖,从叶适学。绍熙元年(1190)进士,为池州教授,官至秘书省正字。开禧年间召试馆职,因上书对策触怒权要,被罢官。著有《山

  •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一卷。不著撰人。《金刚经》全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早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以后出现多种译本,主要有唐玄奘、义净译本等。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

  • 珍席放谈

    二卷。宋高晦叟撰。高晦叟的字里,生卒年均不详,其生平仕履情况亦无可考。此书所记上自宋太祖,下及宋哲宗时事,书中关于朝廷典章制度沿革,名人掌故,士大夫言行,认为可资后世借鉴者,皆随其所闻见分条载录。某些

  • 秘阁帖

    十卷。卷首有“秘阁帖”,卷末题有“宣和二年三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等字样,且年月之上盖有“御书”之印。其正文十卷中,前四卷分别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第五卷为晋朝诸王氏书迹,第六卷为羊欣、索靖、谢庄、

  • 三礼目录

    无卷数 汉郑玄(详见《周礼郑氏音》辞条撰,清王谟辑。《后汉书·郑玄传》称郑注书及著书凡百余万言,独不及《三礼目录》;《隋书·经籍志》始载郑玄撰《三礼目录》一卷,注云:“梁有陶弘景注一卷,亡”;又陆德明

  • 云南财政说明书贵州财政说明书

    各一卷。清云南贵州清理财政局编。云南财政说明书首载云贵总督李经羲札催云南清政局等文,以下正文“岁入”共分十类,第一类协款,第二类田赋,第三类盐茶税课,第四类关税,第五类杂税,第六类厘金,第七类捐输、第

  • 昌平州志

    十八卷。清吴履福修,缪荃孙、刘治平等纂。吴履福字州牧,光绪五年(1879)任知州。缪荃孙详见《顺天府志》。刘治平,邑绅,曾任福建监察御史。该志自康熙年间续修又已有二百余年未修了,光绪初年,合肥伯相重修

  • 百子辨正

    二卷。清杨琪光撰。杨琪光生平事迹详见《经义寻中》。作者阅读崇文书局出版的《百子全书》时,以为书中多有弊端和歧异,兼有心得,随笔杂记,以成此书。作者于《百子全书》所收各书皆作论一篇,分别评述,颇似各书跋

  • 五经典要

    五卷,目录一卷。又名《五经典要注释》。清袁壮行、袁时行撰。壮行字叔达,时行字与偕,东官(今广东东莞)人,经学家。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五经典要》以《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合《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