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滴露集
无卷数。清张完臣撰。张完臣字良哉,平原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该书都只训释文句,不涉及象数。其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又增加了诸家之说,对于吴琏的《订疑》、蔡清的《蒙引》、姚舜牧的《疑问》所引尤多,偶尔也附有他自己的见解。所注仅上下两经,而《系辞》以下则无,可能用的是程颐《易传》本。《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无卷数。清张完臣撰。张完臣字良哉,平原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该书都只训释文句,不涉及象数。其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又增加了诸家之说,对于吴琏的《订疑》、蔡清的《蒙引》、姚舜牧的《疑问》所引尤多,偶尔也附有他自己的见解。所注仅上下两经,而《系辞》以下则无,可能用的是程颐《易传》本。《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二卷。清管干珍撰。干珍字阳复,号松厓,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乾隆进士,官至漕运总督,《阳湖志》“干珍”作“干贞”。此书分为上下两卷,不按章句,泛论概要,以箴规人事。每节归宿不是“圣王经纶天下之根本”
一卷。清孙瑞贞(生卒年不详)撰。孙瑞贞,字庆姑,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毕亮之妻,清代文学家。此书有同治二年(1862)双庆堂刊本,由其子毕嘉祯所编辑。书前有《孙孺人小传》,彭澹芳哀词,《贞烈记》,施宜
九卷。清杨名飏(1773-1851)撰。名飏字崇峰,云南石屏州(今石屏县)人,举人,官至陕西巡抚,道光十六年革职。他著不详。本书是名飏守汉中时所辑撰,前有道光十年自序和道光七年重刊时崇纶所作序。书前有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天如纂修。张天如,字念斋,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永顺府知府。永顺设府始于雍正五年(1727),其下辖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四县。张天如任永顺知府后,分檄属邑辑县志上之,躬自综
十二卷。清李锡书(详见《四书臆说》)撰。是书十二卷,前有自序。谓臆说者,本王姚江《五经臆说》之旧名。其卷一《大学》,卷二《中庸》,卷三《论语》、《孟子》,卷四、五、六泛论仁义礼知,卷七说学,卷八说人,
十二卷。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生平详见《诚斋易传》辞目。是集为杨万里文集。分为三十二类。将《诚斋易传》、《千虑策》中之语摘录为标题,各加批点,刊行于世。据集中注可见此集并非完书。虽刊
三卷。宋张淳撰。张淳生卒年不详,字忠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乾淳间大儒,与薛士龙、郑景望齐名,五试礼部而不中,被人荐之于朝,为人严谨深博,颇有才智。除《仪礼识误》外,还有《古礼》,已佚。乾道八年(1
二十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宗、武
十二卷。清姜国伊(详见《周易古本撰》)撰。该书按《春秋》十二公的顺序,每公一卷。卷首列《春秋义说》,卷末列《春秋补义》,不入卷次。作者认为孔子秉周礼而作《春秋》,故《春秋》取义,惟在劝惩,即圣人以褒贬
十六卷。清毕沅(1729-1796)撰。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山人,江苏镇阳人。沅一生著述颇多,有《夏小正考注》,已著录。在沅校注《墨子》之前,已有卢文弨、孙星衍二人校注。沅集其成,复检群书,参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