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本义通释

周易本义通释

十二卷。元胡炳文(1250-?)撰。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至大间(1308-1311),其族子为建明经书院,以处四方来学者。延祐中(1314-1320),受推荐任信州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元史·儒学传》载于同郡胡一桂传中,四库馆臣谓为其父,偶误。胡炳文之父孝善先生斗元,从朱熹从孙朱洪范得《书》、《易》之传。《新安文献志》称炳文“笃志朱子之学,上溯伊洛,凡诸子百氏、阴阳医卜,星历术数,靡不推究”。所著书颇多,传世的有《周易本义通释》、《四书通》、《纯正蒙求》、《云峰集》等。胡炳文尝集诸家易解,名曰“精义”,其书太繁,于是又以朱熹的《本义》为主,加以删削,撰成此书。其书经传用朱熹所定古本,而列《本义》于前,又取诸家易解中合于《本义》者,附以己意,融而为一,殿于其后,统标“通曰”二字,不出诸家名氏,即所谓“通释”。此书延祐三年(1316年)郭郁守浮梁时,为刊其半。炳文后有《与吴澄书》,自云:“出之太早,今悔之无及也。进本今以呈似,中有谬戾,阁下削之绳之,幸甚。”其所悔者改正与否,则不可考矣。元本久佚。今存最早的版本为嘉靖元年(1522年)邓杞重刻本,后附《辑录云峰文集易义》一卷,前有潘旦《序》,称“书经兵燹,多至亡佚。其九世孙珙暨弟玠,法祖讲易,募遗书,得上下经而阙十翼,乃复汇搜诸集中以补之,几为全书”。故其本止《下经》解极详,为炳文之旧,《十翼》乃胡珙、胡玠所辑录,视胡广《周易大全》所引亦无所增多。《通志堂经解》本何焯谓是汲古旧本,卷首但有胡炳文延祐三年《自序》及《例》,后亦附《易义》一卷,而无潘旦《序》。周中孚、傅增湘谓亦出辑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亦收入。

猜你喜欢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见《先醒斋广笔记》。

  • 古文尚书证讹

    十一卷。宋王应麟撰集,清李调元校刊。本书为王应麟原著,一向没有刻本刊行于世,李调元恐其日久湮没,因此校定刊行之。汉代郑玄对于五经皆有注解,汉魏以来,皆立于学官。然唐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则《易》用王弼

  • 女直考

    ①一卷。附《朵颜三卫考》一卷。原题天都山臣撰、武林翁业阅。真实姓名不详。《女直考》一书专门记载建州女真的祖先猛哥帖木儿的一些遗事,对建州女真早期的发展、猛哥帖木儿与明朝的关系、明朝边臣对猛哥帖木儿的一

  • 益都金石记

    四卷。清段松苓撰。段松苓,字赤亭,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境)人。段松苓与朱文藻同以诸生专治金石之学见知于士林。阮元搜集和编撰《山左金石志》时,段松苓即担任编辑之事。益都古为山东青州府治,自汉代以来,世为北

  • 秘书四十八种

    见《艺苑捃华》。

  • 自愉堂集

    十卷。明来俨然(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来俨然,字望之,陕西三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兵部主事。著有《自愉堂集》。是集凡十卷,文四卷,诗六卷。系其子俨复临所刊。其集所作酬

  • 说文逸字

    二卷。清郑珍撰。参见《说文新附考》。这是专门搜辑《说文》逸字的著作。所谓逸字指不见于《说文》部中的经典相承之字和解说、序例及偏旁中的字。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介绍此书说:“据经典汉以前训义明白及《玉

  • 尚书纂注

    四十六卷。元王天与(生卒年不详)撰。天与字立大。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经学家。天与初习举子业,后乃专心著书。大德二年(1298)以荐授临江路儒学教授。曾为赣州路先贤书院山长。其学宗主朱熹。此书汇总自伪孔传

  • 郑氏丧服变除

    一卷。汉郑玄(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是编如父为长子,不徒跣,不歠粥,与戴德《丧服变除》相合。臣为君,不笄纚,不徒跣,与戴称笄纚不同。妻为夫妾为君,不徒跣,不极上衽,与戴称扱上衽异。子为父斩极

  • 秦汉文脍

    五卷。明陈继儒(1558-1630)(生平详见《古文品外录》。)编。此书杂选秦、汉之文,如《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皆不标本书之名。又如留侯《致四皓定太子》、霍光《废昌邑》、李陵《降敌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