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文诠

周易文诠

四卷。元赵汸(生卒年不详)撰。汸字子常,休宁(今属安徽)人。师事学者黄泽,受《易象》、《春秋》之学。后复从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筑“东山精舍”,读书著述其中。从此,造诣精深,诸经无不通贯,而尤邃于《春秋》。明洪武二年(1369),召修《元史》,书成辞归,未几卒。学者称东山先生。著有《春秋集传》十五卷,《春秋师说》三卷,《春秋属辞》八篇,《左氏补注》十卷,《东山存稿》。该书大旨源出程、朱。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之学。汸平生精于《春秋》,说《易》之书仅有此本,流传颇罕。其中诠释义理,大抵宋儒论说,不及其《春秋》诸书之深邃。然其于天道人事吉凶悔吝之际,反复推阐,亦颇明畅。书名曰“文诠”,可知其宗旨。朱彝尊《经义考》载该书为八卷,而该书旧抄只四卷,首尾完具,不似有所缺佚。《四库全书》采两淮马裕家藏本,定为四卷。该书亦收入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934-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现藏于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多处。

猜你喜欢

  • 晚间篇

    一卷。清李衷灿(详见《拳拳录》)撰。本书摘录宋明理学家周敦颐、程颢、陆九渊、朱熹、王守仁五子及清代孙奇逢、魏裔介、成性等人的学说,其宗旨在于抑制程朱学派,推崇陆王学派的“知行合一”的“致良知”说。书后

  • 五经典要

    五卷,目录一卷。又名《五经典要注释》。清袁壮行、袁时行撰。壮行字叔达,时行字与偕,东官(今广东东莞)人,经学家。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五经典要》以《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合《左传》、

  • 蒙求

    二卷。唐李翰(生卒年不详)撰。李翰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华之长子。弱冠擢进士第,累迁大理司直,拜左补阙,加翰林学士。是书系传授经史百家知识的蒙书,李良进表称之“错综经史,随便训释”,李华序称“引古

  • 春秋经朔表

    四卷。清薛约撰。薛约,暨阳(今江苏江阴)人。该书主要考订春秋朔日,加以列表。有清道光年间刊本。

  • 新仪象法要

    三卷。宋苏颂(1020-1101)撰。颂字子容,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徙居丹阳。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宰相。事见宋史本传。作者于元祐元年(1086)奉命检校太史局天文仪器,三年与韩公廉等试制水运

  • 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

  • 关陇丛书

    九种,十八卷。民国张鹏一辑。张鹏一字扶万,陕西富平人,撰有《隋经籍志补》、《漠律类纂》等,并编有数种丛书。该丛书中收有张鹏一辑录之丛书三种:《扶风班氏佚书》、《北地傅氏遗书》、《挚太常遗书》,前两种为

  • 藏修堂丛书

    六集,三十九种,二百十七卷。清刘晚荣(详见《述古丛钞》)编。刘晚荣藏书颇丰,《藏修堂丛书》搜辑古今著述,按四部排列,成六集,书前有刘晚荣自序曰“余购书数十年,见有目所罕见,与夫刻校精审者,必秘之箧衍。

  • 礼传

    一卷。汉荀爽(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后汉书·荀爽传》称其著《礼易传》,隋、唐志均不见,《册府元龟》载其目,则佚已久矣。马国翰从《风俗通》残本引辑一节,杜佑《通典》引辑二节,《文选》李善注引

  • 拜梅山房几上书

    二十一种,二十二卷。清陈钟原编。陈钟原,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是书所收颇杂,有时人诗文集,如清郑燮《道情》一卷,陈之纲《想当然诗》一卷等,有流传甚罕的董秉纯《百花吟》一卷、李忠鲠《八砖吟馆诗存》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