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传义附录

周易传义附录

十四卷。宋董楷撰。楷字正翁,号克斋,生卒年不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据《宋元学案》卷六五《木钟学案》载,其人为御史亨复之子,户部侍郎朴之弟。登天文祥榜进士。初为绩溪簿,直冤狱、赈饥馑、修城捍水,擢守洪州,有惠政,终吏部郎中,其学出潜室陈器之,为朱熹再传弟子。所著有《克斋集》、《程子易》等行于世。据楷《自序》此编成于咸淳丙辰,案咸淳无丙辰年,此处疑误。董氏自谓读程子、朱子《文集》、《语录》,其间有成书所未备者,辄随所得附于各章之下。岁月既久集录益多,因目曰“周易程朱氏说”以与同志共之,又《凡例》云:程子《易传》依王弼次序,而朱子则用古易次序,以《彖传》、大小《传》、《文言》各自为卷。今不敢离析《程传》又不敢尽失朱夫子之意。于是仿节斋蔡氏例,以《彖传》、大小《象》、《文言》各下经文一字,使不与正经紊乱。而程《传》及朱子本主又下一字。程子、朱子附录又下一字。由此知其书乃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二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数理兼通。董氏此法,人多讥之。朱彝尊谓程《传》用王弼本,朱子《本义》用吕祖谦本,“本不可合而为一,克斋董氏乃强合之”《四库提要》更是批评其割裂文义,其误延至明初永乐间,胡广等纂《周易大全》即是。至于“乡塾之士,不复知有古经,则楷肇其端也”。然据楷《凡例》所述,原本经文平书,十翼之文则下一格书之。程《传》、朱子《本义》又下一格书之。后来传写本,妄为经传一例平书,而《本义》亦意为割缀,愈失愈远,殆非董楷之本意,此又当分别论之。此书现存最早版本有元延祐二年(1313)圆沙书院刻本,题“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二十卷”,北京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藏十四卷元刻本(存十卷)。丛书《通志堂经解》、《擒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均有收入。

猜你喜欢

  • 金冬心先生集

    十四卷。清金农(1687-1763)撰。金农,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心出家庵粥饭僧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受业于何焯,并与丁敬等相交。乾隆元年(1736

  • 古毛诗

    一卷。清王嗣邵(详见《毛诗析疑》)撰。此书用段玉裁《毛诗训故传》为定本,分传与经,各自为卷,以求恢复毛诗的旧貌,可惜只写成了一卷,但成就很高。只是其中有述经的,有不述经的,体例不一,使后人不能继续沿此

  • 诗经小记

    一卷。清范尔梅撰。范尔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有孙宗楚序,认为子贡诗传有残缺,需要和小序相互引发阐明,所以所标各条,都举其中与小序相同的来互相印证。书中所计较的不在典故义理,而只在章法字法之间

  • 偶斋诗草

    三十六卷。清宝廷(1840-1890)撰。宝廷字竹坡,清宗室,满洲人。同治进士,光绪间官至礼部侍郎,与黄体芳,张之洞等主张请议。凡有大事必具疏论其是非。典试福建,归途经浙江,纳榜人女为妾,还朝自劾罢。

  • 丹铅余录

    十七卷。续录 十二卷。摘录 十三卷。总录 二十七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时充经筵讲官。其父杨廷和时为内阁

  • 顾子义训

    一卷。晋顾夷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顾夷字里未详,为扬州主簿。旋退居穷处,为隐逸之士。侯康《三国艺文志补》,不能辨顾子《新言》与顾子《义训》为二书。考《隋书·经籍志》顾子《新语》十二卷。吴太常顾

  • 纫兰室诗钞

    三卷。《鲽砚庐诗钞》二卷。《联吟集》一卷。清严永华撰。严永华,生卒年不详,字少兰,浙江桐乡人,云南顺宁知府严廷珏之次女,严澂华之妹。安徽巡抚归安沈秉成之继妻。清代画家、诗人。诗作颇多,尤工山水画,曾随

  • 侍讲日记

    见《吕氏杂记》

  • 国朝全闽诗录

    三十二卷。清郑杰(生卒年不详)编辑。郑杰,字人杰,又字昌英,约乾隆、嘉庆年间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间贡生。喜藏书,其藏书之所曰注韩居。《国朝全闽诗录》简称《闽诗录》,系郑氏在藏书之闲暇辑成。其

  • 箐庵遗稿

    一卷。清汪筠(约1644-1689间在世)撰。汪筠,字禹次,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为汪琬长子。少补吴江学诸生。三十二时患病咯血而死。汪琬得其遗诗数首,为刊附于汪氏家传集后,名为《箐庵遗稿